当前位置:南瓜书院>都市言情>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116章 40米级大船交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40米级大船交付(1 / 3)

1982年7月2号,王建昆带着父亲从凤山公社选出来的5个年轻小伙子来到泗洲镇,送他们坐上去往湖口镇的船。

这几个选派出的年轻小伙子都学习了海上驾驶的理论,考试成绩是最优秀的几个。

当然他们也经过了眩晕测试,王建昆做了很多运动设备送到王家生产队,比如选拔飞行员用的大风车和大转盘。

目前公社里许多年轻小伙子都开始捧起书本学习了,因为先后挑选的30多个年轻人都是考试成绩靠前的,当然身体素质也是相对较好的。

这些选出来的人每月寄回家的钱都不少,有几个当了船长的和即将当船长的,工资和福利加起来都有差不多200块一个月了,比公社的干部的工资都多好几倍。

所以跟母亲聊天时,她把公社里好多人都去王家生产队的夜校进行学习,即使是每天忙完队里的活很累了,但是洗漱下后还是肯赶20多里路来王家生产队,上完两节课后又打火把往回赶。

队里看这些自愿来学习的人这么努力,在母亲的支持下给每个来参加学习的人补一餐夜宵,有肉有蛋,钱就从队里的公账出。

因为队长爷爷对于爱学习的人非常支持,再说来学习的今后说不定就能在队里的企业里出一份力了。

目前王家生产队有文化的人或多或少都当了个小管事的了,可惜还是不大够用,所以打火机生产在完成二期工程扩建后,已经没有能力再搞第三期了。

因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就要求更多了,不然盲目的扩张将会导致效率降低,质量下降。

送完这5个人上船后,他自己则单独驾驶一艘实验2号往上海开去,船上带了一些难收集的金属,他准备去上海把那艘40米长的收鲜船制造出来。

前几天王建昆一直有跟叶耀东联系,了解到他们每天的行程情况。

比如他就回了一趟福建的老家,同行的几个人里有3个离他家近的,也上岸去见了见家人朋友,留了一点港币给家里。

当时他们出发时就问过王建昆是否可以靠岸回家看看,王建昆问了下他们各自的地址,然后让叶耀东去征求意见,决定去哪停靠,因为停留的时间肯定很短暂,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回家看看。

最后当然是少数服从多数,选择靠岸叶耀东所在的镇子,因为在那靠岸,他们8人中有4人可以赶回家看看,如果停其他地方,最多只有2人可以回家看看。

其实这也算是王建昆对这一行人的考验,特别是叶耀东,他今后将作为捕鱼队的队长,能否带领好团队非常重要。

从他陆续发回来的信息也可以看出他还是比较胜任这个角色的,特别是他能够折服两个比他年纪大几岁的预备船长。

这些人当然也没有说卷了卖鱼的钱跑路,毕竟王建昆给他们承诺的待遇非常好,只要干个一两年,万元户是妥妥的,如果海运好,说不定十万元户都有可能达到。

毕竟这款捕鱼船非常的先进,虽然他们要尽快的赶路,但是在路上遇到了值钱的墨鱼群,他们捕捞了两网就把船舱装满了,在福州的渔港卖掉后就有6千多块钱。

这钱如果扣除船只折旧和油水还有冰块钱,那净利润妥妥的有4千左右。

按照之前谈的,船长拿10%的分红,那妥妥的一船货就挣4百,一个月遇到那么几次大鱼群或者特值钱的鱼,妥妥的月入好几千。

所以这些人一个都没想着跑路,而且他们还想着把亲戚带上,可是王建昆没有允许。

初期如果全部都是这些人的亲戚朋友上渔船,那今后捕鱼队属不属于四海渔业就不好说了。

而且如果这些人上船后不肯走,王建昆也没什么好办法,也不好使用暴力。

所以初期的4条S-25型渔船的配置是香港招募的8人平均分配,每条船上2个,然后廖军从上海金山附近招2个渔民上船当普通船工,然后王建昆从老家公社带来的5人中分配4人各上一条船。

这样混搭组成一个作业小组,可以互相监督,毕竟海上的事王建昆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

从公社选派的人主要还是去学习如何在海上生活以及船只的驾驶知识,今后将会有更多更大的船,没有可靠放心的人手驾驶可不行。

等到这批人磨合好了,从公社选派去的人可以独当一面了,那么四海渔业的船队将会扩大,到时候叶耀东及他的福建老乡们就可以去老家招募船工和水手了。

甚至等海鲜市场扩大,需要更大的船只时,这批S-25还会低价销售给他们,让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去发展。

当然这些都是明后年的事情了,王建昆一个人开船无聊,脑海中勾勾画画今后对四海渔业的安排。

目前打火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了,扬州方向的葛天为和胡跃飞两人把长江以北的几个省份都陆续铺上货了,目前销量是每个月在60万只左右。

只剩下东北市场因为太遥远,只靠着第三道贩子小批量的送出山海关去东三省销售。

然后南方几个省份是程兴在负责铺货,他在国内的的销售网络目前每月能销售80万只左右,海外销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