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和锦华郡主要做的就是走出去。
他们依旧是贾敬亲孙子,他们只是宁愿抛去祖业!
太后起先,是不赞同的,她真不想再见贾家闹翻了。
可看了两年之后,她就明白了。
她甚至已经知道,锦华郡主在这里头到底做了多少。
锦华郡主时常来请安,她一口一个皇祖母。
太后不知道她心里有多少恨意,但是她表现的很积极。
太后也试图敲打,但是得到的讯息很简单,锦华想体面的过,更想要护着她最小的妹妹。
如果不走出去,她日后只是贾家一个可有可无的媳妇,谁在意她?
她又怎么保护妹妹?
甚至后来,她还把自己的三女送进宫,给公主做了伴读。
贾家一分为二。
一边守着祖业,步步艰辛。一边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太后看了好久之后,忽然就不想看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她何必管呢?
她只是觉得不可思议。
恭敬太子的脾性,她很知道,他固然也可怜,可当年如果他心狠一点,未必就能有那么惨烈的后果。
或许吧,她不说这话,这话像极了胜利者的揶揄。
但是她没想到,恭敬太子还有这样一个能干的女儿。
真的很能干。
直到太后去世,贾玉都没有纳妾。
他有几个通房,但是生下的孩子全都是在正院养大的。
锦华郡主从旁人避之不及到后来京城宴会上的红人,她走的不容易。
这靠的是她观察入微,是她心细如发,是她十年如一日的耕耘。
她总是能最准确的关注到上位者的心思,然后替别人操心,替别人做事。
不叫你觉得烦,更不会标榜自己做过什么。
时间久了,京城世家贵妇,官宦女眷,只要摆宴都请她。
不管是与那些好武的女眷去郊外马场,还是与那些好文的贵妇赏雪作诗,她都游刃有余。
她说话温和又贴心,她总是能叫你放下心防。
她甚至知道了无数京城上层家族女眷的秘密心事。
但她从来不会拿这些换取利益。
她值得信赖。
一开始,人们因为她是恭敬太子的女儿,都不太与她接触的。
到后来,人们提起她的身世,只会叹息,可惜了。
再后来,人们不提起这个了,他们会说贾玉娶了她,是贾玉的福气。
贾玉不仅福气,贾玉还服气。
许多事,他做不到,他夫人出马迂回就办到了。
脱离出来后,他并没有被很多人记恨,与贾秀闹过,兄弟之间面上算决裂。
但其实并不是,只是兄弟俩走了不一样的路。
他后来看透了,贾家那个壳子太大了,需要那个壳子的人都被那个壳子套住了。
不走出去,永远不会明白。
贾家那个壳子就像是一个漏水的船,总有沉没的那一日。
贾家富贵太久了。
家中子弟陋习太多了,贾秀压不住。
等上一代叔伯都去了,贾家的子弟会更不服气。
贾秀只想压制,不能开拓,吃的少了,别人不服气。
贾玉想,到时候你们就要掉头来求我。
如今尾大不掉,只要姓贾就是一家子,可这一家子里乌烟瘴气,什么人都有。
到时候你们来求我,就不是谁都可以了。
太后看着这一切,看着贾秀和贾玉的内斗,看着皇帝对这个内斗满意。
她也为此伤怀过,伤怀过后,又苦笑。
原来,这就是皇帝吗?
嫁的是皇帝,生的也是皇帝,是她命太好,也是她命不好。
命中只说鸾鸟高飞,不知也说了她四十岁开始就要孤独度日?
她看着儿子最心爱的女人过世,听闻儿子吐血的那一刻,心里是恨那个女人的。
可儿子还是皇帝,他病了许久后,就像是没事了。
只是太后知道,他不是没事了,他只是不能说。
那时候,她恍然想原来皇帝也不能事事顺心。
他最喜欢的女人要走,他也拦不住的。
她就渐渐不再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了,她老了。
也不再想什么好看的衣裳首饰了,只会看看小孩子,由着晚辈陪着她说话热闹。
只是她没想到儿子也要走在她前面。
她老了老了,还要孤单……
送走儿子以后,她真恨不得自己死了就算了。
可偏病好了。
新皇帝是她亲孙子,她也一样疼爱的。
可孙子和儿子不一样,毕竟不是面见的祖孙。
皇帝孝顺,皇后也孝顺,时常来陪伴。
她如今是太皇太后了。
她早已不去想什么是非。她的侄女和外甥女如今也都是太妃了。
彤悦好似没变,可细看却早已面目全非。
令仪如今倒是一眼就看出来变了,比以前爱说话。
所有的人都会变的。
到了最后,她没有怎么遗憾。
年头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