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银子,而且这遮雨棚剩下的一两银子,吴家雨具铺子,也坚决不肯收。
还让一个伙计推着车,帮忙将司沐颜的遮雨棚送到她要去的地方。
到了地方,宋二强已经来了,与小妹小弟三人,一起坐在那儿等司沐颜呢。
见新的东西出现,小妹小弟嘴巴都张大了。
“大姐,这是什么东西?”
“遮雨棚,明日起我们就带上,如此若是下小到中雨,都不必担心会淋雨了。”
但是狂风大雨,也还是没有办法的。
毕竟真的要到了狂风大雨的时候,出门的人少之又少。便是迫不得已出门了,也是去往有店铺的地方,那才能真正遮风挡雨。
宋二强脑子笨,只知道听话做事,并不会质疑。见司沐颜弄来一个大东西,直接走过来,抬起遮雨棚,就放在自己的牛车上。
本来牛车上就有两套折叠桌椅,现在一个大大的遮雨棚放上去,三个人都没地方坐了。
看了一圈,一个人都挤不上去。
司沐颜挠挠头,无奈地说:“我们走路吧。”
小妹小弟,倒也没有什么意见。他们现在已经认命了,大姐定期会冒出来各种奇思妙想,也不是什么坏事。
比如天天变着花样的粥食,惹得好些客人每天都乐意过来,尝试新的口味。
如此便是早市上有了其他家的粥铺,也远不如他们家的生意好。
司沐颜回了家,抬头看看天色,眉头就皱起来。
看来她的遮雨棚,做得很合时宜。
司行知领着一群孩子回了家,由远及近还能听到孩子们齐声说话,好像是背诵儿歌一类。
村里的孩子,古灵精怪得很,经常编一些打油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是有趣。
但大部分都是骂人的,听起来十分无语。
司沐颜本来还以为,这些孩子们又新编了什么骂人的话,正欺负别人孩子呢。等他们走近了,才听到那竟然是三字经。
背着背着卡了壳,就听到亲爹司行知的声音。
“孝于亲?”
孩子们齐声:“所当执!”
司沐颜惊讶得不行,回头去看瑾姨。
“怎么回事?爹不是去田里干活了吗?怎么带着孩子们读起三字经来了?”
瑾姨无奈叹道:“老爷前几日干农活伤了腰,那几个人就不让他干了,他闲不住,就跟着孩子们去捡拾落下的粮食,一来二去混熟了。”
这事儿,司沐颜是知道的,小妹小弟因此,还嘲笑爹呢。
瑾姨说:“本来就是干些简单的活儿,也不知道老爷是怎么回事,竟然带着孩子们读三字经了。现在老爷走到哪儿,那群孩子就跟到哪儿,大小姐你听,他们都已经背到孝于亲,所当执了。”
司沐颜抚了抚额,背了这么长一段,不知道该说是爹这个老师教得好,还是那群孩子好学。
她突然想起刚穿越过来时,司行知与她说,想要开办一个学堂。
但当时的司行知初衷是为了挣钱,以为开办学堂就能有源源不断的银子拿。
实际上村里的孩子,三四岁开始,多半都要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等到了五六岁,就能跟着哥哥姐姐们去山上挖野菜,捡蘑菇,捡拾柴火了。
谁会真正把孩子们送到学堂里去读书?
当初司沐颜不说,是不想司行知受到打击,只是含糊拒绝,说明年再考虑。
看着满心欢喜的司行知,还有那些热情洋溢的孩童,便是司沐颜,也不自觉弯起了眉眼。
至少司行知找到自己真正喜欢,以及擅长的事情了,不是吗?
“唉,侯爷。”
司沐颜听到声音,回头一看,是母亲邵琴。
邵琴捧着簸箕,簸箕里面是刚摘下来的橘子,橘子成熟了,金黄金黄的垒在簸箕里,看着十分喜人。
“孩子们,来吃橘子啦。”
七八个男孩女孩一拥而上,一人拿了一个橘子,还欢欢喜喜齐声道谢。
“多谢侯夫人。”
一听就知道,肯定是司行知教他们这么喊的。
邵琴不记得人不记得很多事情,就算是清醒的时候,也总以为自己还在侯府呢。
瑾姨低声与司沐颜说:“昨儿开始,老爷带着夫人摘橘子,然后领着孩子们过来分橘子,夫人很高兴,也乐意到外面来。”
司沐颜有些感动。
说实话,穿越到这里,她内心其实是有些嫌弃司行知。
毕竟整个家里,除去还在坐月子的二妹和生病的邵琴之外。瑾姨勤快麻利,家里家外大事小活都干,小妹虽说爱偷懒有些自私,但脑筋灵活,也是个口嫌体正直的好孩子,小弟更不用说,小小年纪就自觉应该撑起整个家。
只有司行知,虽说也在忙,但真的是干啥啥不行,不论是家务活,还是田地里的粗活,干起来都只会令人发笑。
就是劈柴,他也总是劈不好,最后总是瑾姨看不下去,自己动手的。
但今日,司沐颜才明白,司行知干不好活儿,并非他不乐意,而是他擅长之处,并非干活。
可是司行知对待家人,却无比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