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梁城简单聊会儿,等对方开始上班,话题也就暂时停止。
对于被催着跟锺晴见面这事……
陈景乐挠头。
「怎麽说呢,感觉缺少一股冲动,那种为了一个人远赴一城的冲动。」
至少目前锺晴没能让他产生这种感觉。
这跟锺晴个人无关,人家确实是个好姑娘。
是他有点像是丧失了爱人的能力。
某种意义上梁城骂得没错,老东西没点自知之明,还想等别人主动。
「或许应该多聊一段时间。」
陈景乐思索着。
毕竟频繁的聊天,确实会让两个人的关系突飞猛进,会给人一种关系认知错觉。
很多渣男渣女就是这麽玩的。
不过陈景乐认为,如果是抱着真心去的,至少在认识初始阶段,这种错觉不算坏事。
……
先洗个澡。
换上一套乾净衣服。
陈景乐是个物欲很低的人,四季常服不过八套,某万寿帝君只是嘴上说说,而他是真的。
夏天四套,冬天四套。
你说春秋?
岭南没有那玩意儿。
回归系统学习日程安排。
今天上午的学习课,依旧是选择历史。
如果说哲学使人思维深刻,那历史就是使人明智。
陈景乐有段时间喜欢看《百家讲坛》,私以为作为一款科普类节目,还是很不错的。
「至少在讲故事这块,比很多节目强得多。」
能让普通人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就是成功的。
而陈景乐这段时间看了这麽多历史书后,可以说又有不少新感悟。
比如他之前觉得一切当代史都是古代史。
这种说法其实是不严谨的。
「如果认为所谓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件,可以从历史长河中单独拎出来,这样确实能够说「一切当代史都是古代史」,两者具备对比条件。」
「但如果认为历史是过去一切人类社会的总集,是一门研究学科,就肯定不能这麽说。」
关键在于怎麽定义所谓历史。
这个问题太深奥,足够专业学者掰扯很久的,陈景乐一个初学者没有资格哔哔,还是老老实实先把国史大纲先过一遍吧。
目前的历史学习计划,已经进行到唐代了。
唐代,放眼整个上下五千年,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它是继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朝代,又比隋朝强得多,由于两个朝代挨得太近,以至于世人对结束南北朝,重新大一统却又短命的隋朝评价普遍不高。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综合国力方面不夸张地说,当世第一。
不过安史之乱后,庞大的帝国开始由盛转衰。
这也是很多人了解得唐史的一个主要分界点,通常前期了解得比较多,后期了解得比较少。
陈景乐亦是如此。
中晚唐乃至唐末这麽多个皇帝加起来,就没认识几个。
因此,断然是不敢说自己了解唐史的。
……
盛唐盛唐,和强汉相比,唐朝的兴盛体现在更多方面,真正做到了万国来朝。
以至于后世人一直试图重现这一场景,甚至视为历史重任。
王安石曾在《凤凰山》一诗中写到,「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意思是活在贞观开元这段岁月的人是幸福的,正处于一个帝国最为鼎盛的时期,要是住在长安,还有点小钱,每天斗鸡遛狗,舒舒服服过一辈子这是最爽的。
连大宋宰相都如此感慨向往,更别说普通人。
虽然中间有武周,但整体影响不大。
哪怕陈景乐接受的是现代新式教育丶唯物主义历史观,仍会被大唐帝国的强大繁荣震撼,毕竟他的民族摆在这里,是客观事实。
要他完全抛弃民族主义思想,这不太现实。
唐朝的强盛,主要体现在疆域丶军事丶经济丶文化等领域上。
至于它的强大,对于普通人丶底层人民来说,有没有好处?
陈景乐认为是有的。
但要说是什麽封建乐土丶超远现代的高度发达社会,那是扯谈。
社会生产力摆在那里。
至少远比不上对贵族公卿的包容,甚至不如外国商旅。
同时,唐朝留给后人的,还有唐诗这一文化瑰宝。
据考究,有记录的流传至后世的唐诗,接近五万首,至今仍影响巨大。
陈景乐不懂诗词格律,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得多了,水平自然而然跟着上涨,就好像唱歌,会唱得多了,偶尔灵感一闪,哼出来的旋律,或许堪比经典。
一首诗好不好,还是看得出来的。
好诗是什麽标准?
陈景乐说不出来,但断然不会是「你,尿了一条线;我,尿了一个坑」这种。
所以陈景乐挺佩服那些写古体诗的现代人。
在没有很好的创作环境情况下,依旧能写出不俗的古体诗,这是一种天赋才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