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比,纪国的知名度要低得多。但在春秋初期,纪国在东方诸国中,是一个令齐国、鲁国忌惮的存在。
纪国,在商朝时就已立国,是一个位于今山东半岛中北部的诸侯国。纪国西面是齐国,东面是莱国,南面是州国和淳于国、杞国,北面是莱州湾。周朝建立后,确认了纪国的诸侯国地位。
西周初年,淳于国代替了州国,后来杞国鸠占鹊巢。
齐国的开国之君是姜子牙,纪国是炎帝神农氏后裔的封国,也是姜姓。没有证据证明,姜子牙也是炎帝之后。所以,纪国国君和齐国国君,应该没有远古的血缘关系,此姜非彼姜。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其实也不一定。如果邻家、邻国不睦,那就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互相看着不顺眼,相互之间就是恶邻。
周朝建立之初,姜子牙被封到齐国,成了纪国的西邻。纪国东边的莱国比纪国大数倍,齐国又是莱国的两三倍。被两个大国夹持着,纪国历任国君心里一定不是滋味。
商朝末年,好大喜功的商纣王,曾经攻打东方的夷国。夷国,也称为夷方或人方。商纣王时期商朝的国力,早已经今非昔比。此战严重损耗了商朝的国力,也严重恶化了商朝与东夷的关系。
但事情都有两面性,商纣王攻打东夷,可以说两败俱伤。而远在西方的周国,却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崛起良机。姬发建立周朝后,因为已经改朝换代,夷方就归附了周王室。
只要是朋友,哪怕是面和心不和的朋友,也总比直接对抗、打打杀杀的敌人要好。为了笼络东夷人,周王室封夷方为诸侯,爵位是伯爵。夷方得以重建夷国,也影响着东夷其他部落。
但夷国被数个诸侯国包围着,齐国、莒国、莱国、纪国等邻国,也把夷国看成另类。但夷国人很顽强,他们凭借英勇善战和其它应对策略,在几个诸侯国之间倔强成长,一度成为海边大国。
纪国不但想兼并东面的莱国,也希望兼并西面的齐国。但小国兼并比自己大的国家,蛇吞象,国力、实力很难做到。于是纪国就想到了结盟,与哪个诸侯国结盟呢?就是齐国南边的鲁国。
鲁国与纪国并不是邻国,中间还隔着州国、莒国和阳国。但这些不是问题。只要愿意结盟,就有办法突破。为了打击和制衡齐国,时任纪国国君纪炀侯,向周夷王说了不少齐国国君齐哀公的谗言。结果齐哀公被周夷王烹杀,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822年。
自此以后,纪国和齐国就成了世仇。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烹祖之仇,道理亦然。双方都在剑拔弩张,为可能的拼杀做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淳于国继承了邻国州国的土地。后来,杞国人也迁移到这里,使这里的争夺更加激烈。由于杞国人的到来,无力抵抗的淳于国国君淳于公,先在曹国避难,后来又跑到鲁国。鲁国国君接纳了淳于公,淳于国灭亡,杞国在这里建立了国都
杞国是个流浪诸侯国,国君一脉本来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但因为受到周围邻国的攻打,不得不从周初的封地,也就是今河南杞县,历尽艰难险阻来到鲁国东南的邾国。
之后,杞国人又从邾国来到淳于国,并且暂时在这里立足。对杞国这个外来户,纪国人很不舒服。纪国经常打压杞国,侵占了杞国的一些土地。纪国历任国君,依仗着与周王室还算良好的关系,逐步蚕食周围的土地。以至于,后来与夷国成了邻国。
公元前722年,纪国出兵攻打夷国,并且占领了夷国的土地。不过,夷国并没有灭国。仅靠纪国的力量,毕竟有些势单力孤。于是,在攻占夷国的第二年,纪国国君纪厉侯,娶了鲁惠公姬弗湟的大女儿伯姬。五年后,纪厉侯又娶了鲁惠公的三女儿叔姬。
纪伯姬、纪叔姬的父亲鲁惠公,于公元前723年去世。这时太子姬允年龄尚小,庶长子姬息当上了鲁国国君,就是鲁隐公。成年以后,鲁惠公给姬息定了门亲事,就是宋武公的女儿仲子。鲁惠公正妻孟子早卒无子,虽有继室声子,见到仲子却不能自持。
于是,未来的儿媳妇,变成了自己的夫人。仲子生下姬允以后,姬允就被立为太子。鲁惠公去世,庶长子姬息继位。媳妇被老爹霸占,自己因为年长得了国君之位,福兮祸兮?
春秋战国时期,父亲强占儿媳妇的事情,不断上演。
就这样,靠着姻亲关系,纪厉侯傍上了鲁国这个东方第二大国。在历任纪国国君看来,齐国、鲁国一直不对付。有了鲁国这个靠姻亲维系的靠山,纪国人心里稍微有了些许安慰。
但大国毕竟是大国,不是纪国这样的国家能够比拟的。自齐哀公被烹杀,历任齐国国君,都在奋发图强中立志报仇雪恨。而依靠姻亲建立的关系,显然在强大国家的实力面前,不堪一击。
自齐哀公被烹杀,齐国历经齐献公、齐厉公、齐文公、齐庄公等数代国君,到齐僖公在位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大国。公元前720年,雄心勃勃的齐僖公,联合郑国、鲁国,组成了东方联盟。齐国争霸天下的事业,从齐僖公时开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