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章)霍海至旧金城
仅仅用了没几天,一首诗传遍了长安。
「听说了吗,霍詹事在草原上修筑新城,得知霍骠骑击穿匈奴右部,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
「哦?过去一年霍詹事都没有写过诗,自己打胜仗都没写诗呢,只有出征时有半首诗流传,居然又写了完整的诗句?」
「害!毕竟霍骠骑是霍詹事的亲大哥啊,人家霍詹事自己低调,不写诗夸自己,但是自己的大哥,那必须夸奖嘛!」
霍海写了《出塞》。
【秦时明月今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其实前后两句就是写实,很简单很易懂。
唯一的问题是龙城飞将四个字。一般认为,飞将指的是飞将军李广,历史上除了李广之外也就吕布得过这个名号,别的人貌似都没有。
这龙城飞将读起来就很奇怪,因为龙城是匈奴单于庭也就是匈奴首都,李广当然是没去过这儿的。
但是不教胡马度阴山,这的确可以算是李广做到过的功劳。
所以,一部分人认为,龙城飞将应该分开解读,龙城是指卫青踏足过龙城,似乎历史上也只有他办到过这件事情,而飞将是指李广。
龙城飞将,指的就是汉武帝时期精通对付匈奴的统帅们的统称。
而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原文就是王昌龄写李广,之所以写龙城飞将,是因为王昌龄没读过史书,被其他人忽悠了,因为李唐是李广的后代,所以很多人写诗吹李广,王昌龄就认为李广是汉代攻打匈奴的代表了,就这麽顺手一写。
其实后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为王昌龄是考博学宏词科入仕的,而且考了两回,所以没有【只是蒙对】这种可能性,而所谓博学宏词科,就是诗丶赋丶论丶经丶史丶制丶策都考。
简单来说王昌龄精通诗赋,对于历史非常熟悉,对于战争战法兵书也是精通,所以他就不可能不知道李广是谁卫青是谁,所以应该是前者。
而这首诗,被霍海写出来,意义又变了。
霍海当然不可能用【龙城飞将】四个字代指本朝所有将军,所以龙城飞将,就是实指。
而且所有人一听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卫青霍去病在玉门关,匈奴和西域军队就永远不可能进来关内。』
普通人读这首诗,朗朗上口,而朝中的人读它,就要思索一下隐藏的意味了。
霍家的人,现在生意遍布各地,主家在敦煌了,自然很快就有人过去了。
霍去病也很快收到了诗句。
霍去病拿着纸读了起来:「秦时明月今时关……但使龙城飞将在……」
霍去病麾下现在都学习过简体字,等于都是大半个读书人了,读一首诗自然是没问题的。
高不识看了看远处的李敢,有点意外:「为什麽二公子要写一首诗专门夸奖大将军和李广?」
霍去病直接把诗文递给了高不识:「他在劝我赶紧收手,不要再打了。」
「这首诗分明是在写,希望大将军或者李广将军来守着这里,盯着匈奴右部。」
高不识不理解。
作为匈奴人,高不识老早就投了霍去病,现在跟着霍去病连年立功,在汉朝的地位比在原来在匈奴的地位还高。
他当然是渴望用征服草原来证明自己。
因为别人征服了草原,就是匈奴人不行,高不识是匈奴人,那也就是高不识也不行,只是高不识跟了霍去病,所以才发达了。
如果高不识等匈奴将领跟着霍去病徵服了草原。
那就是,草原上的顽固反汉敌对分子认不清形势,负隅顽抗,为了匈奴众部落子民的未来,高不识等匈奴有识之士,顺天而为,辨黑白,分忠贱,投明主,带领草原部落走进了新时代。
这里面区别是很大的。
霍去病:「不是不打了,而是现在不能打了。」
「现在我们如果继续补给后攻打西域百国,很轻松就能拔掉百国,但是史书上怎麽写?」
「我霍去病仗着火器厉害,欺负弱小,侵吞西域?」
「写大汉所有人为了钱,为了西域公司的发展,为了股价,把西域打下来了?」
高不识似懂非懂:「那究竟是打还是不打?」
霍去病:「还没看懂吗,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做,这是在告诉我,挑拨离间找藉口这种事儿,李广和大将军在行,让我等一等,等调派大将军过去,然后等大将军安排人,再找机会出手。」
道理很简单,大汉和匈奴有死仇,有随时动手的理由。匈奴掌控着西域。西域和大汉没有直接的仇恨,大汉没有理由直接打西域。
匈奴右部被搞得无家可归,现在他们有些恐惧,所以不敢作为,但是时间久了,恐惧消散后,贪婪又占据了脑瓜子,他们就会恨。
恨霍去病让他们失去了右部。
他们掌控着西域,就会在西域这边挑事儿。
而西域百国在匈奴的控制下,思维本来就是向着匈奴的,匈奴人内部的仇恨思维抬头后,西域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