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满载而归(1 / 2)

母子两个身携巨款,在县城供销社逛了半天。

米、面、油、红糖……日常用的都买了一些,又买了几斤挂面,几斤点心,张罗着到时候去送礼。

东西挺多,两个人都是又矮又瘦的,宋幼林干脆做主买了辆自行车,买的凤凰牌的,一百八一辆。

付钱的时候,郑春梅眼睛贼亮。

这年头有辆自行车方便很多。

两人推着自行车出来,宋幼林就有点傻眼。

自行车是二八大杠的,很大很高。他现在就有个一米三左右,自行车在他面前就是个庞然大物。

他娘也不高。

“娘,你会骑吗?”宋幼林犹豫着开口。不行的话,俩人推回去也成。

“会。”郑春梅信誓旦旦。

这有什么,她家以前是有自行车的。

她小时候骑得不少。

郑春梅刚才已经把能挂车把上的东西,都挂在了车把上,后座也放着一点东西。

“幼林你先上,拿好东西。”

宋幼林不信任地看着他娘。

不知道他娘能不能够着脚蹬子。

“快点的,没事儿。我真会。”

宋幼林听话地爬了上去。

没想到他娘掌把掌得还挺稳。

他坐在后座上瞬间感觉自己很高很高,就像以前突然坐那种大型旅游车的感觉,还挺新奇的。

接着,就见他娘动了。

郑春梅两手掌着车把,右脚别在左脚后面当助力,左脚则往前蹬上小半圈,来回往复,溜着车子走了一段时间,稳了之后,右脚离地,从前面直接偏腿上了大梁。

她个子小,站起来都够不到座位。

站直了勉强可以够到大梁的高度。

要想骑,只能让自己胯骨左扭右扭,歪左边就是左脚蹬下去,右脚上来;歪右边,就是右脚蹬下去,左脚上来了。

不这样也没法骑,会卡裆。

宋幼林没想到,他娘这样骑得还又稳又快。

俩人在路上穿梭,骑车的微风,让郑春梅觉得身心十分舒畅。

这么多年压在心底的难受,全都不见了踪影。

她儿子真的好了,他们的生活也好了。以前觉得两眼一抹黑,现在前面都是宽阔的大路。

宋幼林在后座上,看着郑春梅瘦弱的背影。这后背不宽阔,瘦弱到能清晰看到骨头,却为自己的儿子挡住了风雨。

--

今天,两人把手头的钱花得七七八八,最后又去取了两百块钱,才往村里赶。

两人骑着自行车回村时,村里还在农忙,要不然这自行车的大件,要引起村里的轰动。

郑口村有自行车的人家,自来才三家,这还都跟宝贝一样,不肯随便借人骑。

村子是沿路而建的,一般沿路建的村子叫庄。郑口村以前就叫郑庄,后来不知怎么改了名字。

郑春梅边骑车还边跟儿子说着话。

她这两天把能说的都说给宋幼林听,包括村里的大事小情,免得儿子不熟悉,再不自在。

以前,她也是这样事无巨细地说,只是那时候是为了让儿子多说点话,她并不指望儿子能听进去多少。

两人穿过村中心的大队部,往左拐那条路,走到尽头,才是他们家。

他们家很是偏僻,周围人家也都稀稀拉拉的,没村中心那么集中。

宋幼林坐在自行车上,远远望过去,心中就知道这是他家。

他家院子很大,是用篱笆围成的。

院子里开了几畦地,种了时下的蔬菜瓜果。家里好几天没人在,菜地里不仅都是杂草,整个院子都绿意盎然。

宋幼林下了自行车,跟在郑春梅后面,进了院子。

郑春梅把自行车推进院子,想了想,舍不得在外面晒着,又推进了外屋。

宋幼林就在院子里观察他们家的房子。

整整齐齐的茅草垒成两边带坡的尖顶,顺着房顶坡下来,就是房檐,房檐下面是土房主体,墙上留了两扇窗,一个门。

门是浅灰色老式木头门,窗户也是用木条做的,上面镶嵌着玻璃。

他顺着木门走进去,能明显看到土房并不全是土,其中还掺杂了麦秆,给土色增添了一抹亮黄,也让土墙更加坚固。

土墙的厚度也跟他上辈子想象的不同,很厚,很解压。

就像看到巧克力块的感觉。

进去后,屋里虽然有点暗,但是特别凉爽。

外屋很大,有桌子有凳子,还有两个土灶,分别连通着两边的房间,应该是为了方便烧炕。

墙脚有个大水缸,用木头做的盖子盖着。

水缸旁边是个木头盆架。

盆架最上面有个小台面,放着两个搪瓷水杯,水杯里放着牙刷牙膏。小台面下面是一个横杆挂了两条用薄了的毛巾。

盆架的主要部位是一个圆形的框架,架着一个印着红花的搪瓷脸盆。

快到支架脚的位置还有一个框架,放着同样花色的脸盆,只是盆的边缘可能磕到过,有个黑色的圆点。

此时,他娘已经把自行车停到墙角,到东屋放东西。

记忆里,他住在西屋,他娘住在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