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其他类型>社会万象> 第22章 钱塘江篇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钱塘江篇(1 / 2)

钱塘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记载。最早提出钱塘江源头的是《汉书·地理志》,该书简略地提出浙江“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汉书·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肯定了汉书中的说法。此后人们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为钱塘江的源头。

现代考察确定的源头

1.20世纪30年代:地理工作者实地考察后,认为钱塘江发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开化县马金溪。

2.20世纪50年代:电力工业部上海水力发电设计院和浙江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联合组织的钱塘江查勘队,对钱塘江进行流域性的水利土地资源的查勘,确定了钱塘江源出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莲花江。

3.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再次组织了江源勘查,提出新的意见,认为钱塘江源头应该在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境内的龙溪(即龙田河),即青芝埭尖。

4.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组织了一支科考队,对新安江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确定钱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头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海拔1600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

5.2010年9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了《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关于启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湖泊面积数据的公告》。在该公告中,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

钱塘江的源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考察结果,但现代普遍认为钱塘江的正源是新安江,源头位于安徽省休宁县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

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的一条重要河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以下是一些着名的战役:

钱江战役

1940年春,日军发动了钱江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杭州萧山地区,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日军利用大雪掩护,偷渡钱塘江,进攻县城东门,最终导致萧山沦陷。

龛山会战

1940年2月17日,日军与中国军队在龛山、衙前一带展开激战,史称“龛山会战”或“凤凰山守卫战”。这场战役是钱塘江地区抗战的一部分,中国军队在战斗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钱塘江大桥的抗战记忆

钱塘江大桥在抗日战争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1937年,为了阻止日军南下,钱塘江大桥被国民党政府炸毁。这座由茅以升主持设计的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在抗战期间,大桥多次遭到日军轰炸和修复。

这些战争不仅影响了当地的历史发展,也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搜索结果,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钱塘江断流的次数。虽然钱塘江在某些年份出现过水位下降和河床裸露的情况,但这并不等同于断流。例如,2019年的一篇报道提到,钱塘江在当年出现了部分河床裸露的情景,但这是由于上游泥沙淤积和高温导致的水位下降,而不是断流。

钱塘江的特殊现象

钱塘江的特殊现象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水文条件造成的。钱塘江的泥沙主要是由潮水从下游入海口附近带来,这些泥沙伴随潮水从下游一路沉淀堆积,导致河床抬高。在某些情况下,上游来水缓慢,无法有效冲刷河底泥沙,河床就会越积越高,从而出现江面变浅甚至露出沙坎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一些沿江居民看来可能类似于断流,但实际上是由于泥沙淤积和水位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上钱塘江并没有明确的断流记录,而是出现过由于泥沙淤积和水位下降导致的江面变浅现象。

钱塘江流域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浙江开化水库工程:这是浙江省唯一一项列入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总库容1.84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为钱塘江流域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洪安全屏障,为下游地区提供重要战略水源保障。

2.钱塘江西江塘:这是萧绍平原防御钱塘江洪潮侵害的重要水利工程,自唐始,经历代增筑修缮,千百年来默默坚守。1997年“萧山7.9抗洪”的险情至今仍历历在目,20多年来钱塘江水利人前仆后继,推动着西江塘幸福蝶变。

3.三十六堰:这是钱塘江水系现存文字记载的最早堰坝,后乡民进而筑成三十六堰,灌溉金华、兰溪大片农田。

4.浙江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该工程列入全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重点项目,涉及杭州市、金华市、衢州市等地。工程实施后,可补齐2020年新安江水库9孔泄洪暴露出来的防洪薄弱短板,进一步完善建德“三江”干流防洪减灾体系,改善沿江水生态环境。

5.杭州市萧山区海塘安澜工程:该工程位于钱塘江南岸,起自七甲船闸东侧,终至九上顺坝盘头,全长14.88公里。项目估算总投资万元,其中水利部分投资万元。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提标加固海塘10.39公里,钱江枢纽抬高防浪墙0.19公里,新建顺坝闸前桥梁1座,拆除重建顺坝排涝闸管理房1处,新建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