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其他类型>听的人乏味> 语文作业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语文作业(1 / 1)

胸怀天下,壮志难酬,是贯穿于苏轼与辛弃疾二人一生的遗憾与理想。二人才华横溢,(志临天下)所历不凡,然而却频频因各种小事,各种冲突而导致远离朝堂,屡遭贬谪。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一生不太得志,迟暮之年却只能醉酒看剑,遥想当年,辛弃疾和苏轼其实都是那种爱国,爱民,胸怀天下的人,笔风都充满着豪情与豪气,想要着有一天能够重返疆场,或是重返朝堂,为国为民来尽自己的一份力,一份心,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几句并不是他们所写,但确实可以说是印证了他们的心中的理想,与自身的行为,他们为国为民,并不负笔下的豪气。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在被贬剿匪之时,当地的麾下并没有什么士兵,仅仅只有这几个人,而辛弃疾却自己筹措钱粮兵马,最终得以剿匪成功,当然也正因为此类事件,才引发了其后的一些词句,其为什么要创立并训练部队,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讨伐,不过他的人生当中并没有实现,这也是他笔锋其实还有一种着悲哀的体现,比如说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其实在我看到的一些小视频,或者是资料当中,他们说到的是这一段,辛弃疾其实已经是老了,岁数很大了,而当时的皇帝也并没有履行和辛弃疾的约定,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出辛弃疾词中的那一缕幽怨。

而苏轼呢,我们其实不难看出苏轼的词风中的那种豪放,狂傲,胸怀天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同样苏轼也跟辛弃疾一样,不因外物之好坏,哪怕是身在一个小地方,小县城也依旧是能挥“师”千里,繁华一代,同样也是心怀朝堂,西北望,射天狼。而他们的不一样的呢,就是在苏轼暮年的时候,表现的就不像辛弃疾那样,带着一缕幽怨,而是比辛弃疾更狠:“身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这已经不是白发生了,而是已经死了,已经凉凉了。但这其实也可以看出一点,就是苏轼相较于辛弃疾来说,更豪放,更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不拘一格。

所以我认为辛弃疾,与苏轼两个人都是文中豪放,至于在他们末年读出来的那一点感觉,其实说实话就这一点点的差别,也不好说什么,因为毕竟都是古代的先贤。

而对于我们来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精神,那些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情怀,那些豪放洒脱,不拘一格的性格,也与此同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苏轼与辛弃疾,或者说不只是苏轼与辛弃疾还有我们整个的古代的文学,文化,文人这种气节,这种思考的习惯以及写作的方式,以及整个古代文学当中所蕴含着的我国的,那些属于我们民族的魂,属于我们民族的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