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海铮这般一说,李元珩便不由想起了倪长庚来。
想来,倪长庚便是海铮口中所说的,并不想从军,而只是想要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其中之一了。
毕竟,当初,在倪长庚也是实在走投无路,才被迫去投了金银岛上的海盗的。
而与这倪长庚一样,原本只是普通渔民,因着不堪卢元旺等一众贪酷的压迫,走投无路,投到了海铮麾下,做了海盗的,也有不少。
如今,卢元旺与其爪牙、贪酷已除,各种苛捐杂税也被李元珩废黜,百姓们又可以安居乐业,想来,这些被迫沦为海盗的渔民,还是想要回归家庭,与家人团聚,重新做回他们的渔民,好好生活的。
当然,这一点,不肖海铮说,李元珩也早就想到了。
“海铮,你大可询问一番,你麾下的兄弟,若有想要回家与家人团聚,不愿从军者,也并不必强求。
自可叫他们返回家中,好好过他们的小日子。”
李元珩想也不想,便直接道。
早先,他便已经考虑过这一问题了,并早已对此事,有了决断。
是以,这会儿,海铮问起,帝王答的也是毫不迟疑。
而闻得帝王的话,海铮明显一喜,当即叩首:
“谢主隆恩!
草民代那些想归家的兄弟们,多谢陛下体恤!”
海铮这个头,磕的可是真心实意。
说实话,他是真没想到,陛下会答得这般爽快。
且,还能如此体恤民情,为民着想。
由此可见,陛下之豁达圣明,远超他之想象。
钊弟说的没错,陛下果然是位仁义的明君!
此时此刻,海铮对李元珩的崇敬,简直溢于言表。
李元珩自也是感受到了。
他微一勾唇,身受了海铮这一叩首,又道:
“当然,想要参军入伍的,自也可以参军入伍。
以后,你们便是闽海这边的水师之中的一员。”
话到这里,李元珩话锋一顿,目光沉沉的望向海铮,这才陡然沉声道:
“海铮听令——”
闻言,犹跪在地上的海铮怔了怔,复而躬了躬身:
“草民海铮听凭陛下示下!”
将海铮的恭顺与实打实的恭敬,尽数瞧在眼里,李元珩满意的暗自一点头,继而肃声道:
“即日起,令海铮为闽海水师千户,尔麾下之兄弟,尽数编入尔之麾下为兵士。”
这也是李元珩与宁雨菡讨论、想好的事儿。
贸贸然将海铮和他的手下兄弟们,直接编入末个军中,突然空降,反而不妥。
无论是海铮与他的手下,还是军中原有的将领与兵士,都会感到不适应。
搞不好,双方还会生出嫌隙,引起不少摩擦。
而海铮,又不是个吴下阿蒙,以他的能力,长期屈居人下,到底屈才,且,还容易引起上峰的忌惮。
如此,倒不如以海铮为千户,将他与他的手下兄弟,直接编入一个队伍,单另成一组。
这般倒是更便利些。
就像雨菡说的,更有利于发挥海铮及其手下兄弟们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就很好。
皇帝陛下觉得这个决断甚好,而海铮在闻得陛下这个旨意之后,却明显有些傻眼。
不止是他,就连跪在一旁,一向心思活络的褚秋生,也同样有些傻眼、有些回不过神来。
显然,是并没有料到,皇帝陛下会下这般旨意。
“陛下,这……”
回过神来的海铮,与褚秋生彼此对视一眼,正欲张口说些什么,却被李元珩给一把打断。
但见榻上的帝王,从海铮摆了摆手,复而正色道:
“海铮,日后,你和你麾下的兄弟们,便要和其他闽海水师的兵士一样,担下抗击倭寇,保闽海百姓、渔民与商人安全,不被倭寇滋扰。
如此重担,你可愿担下?”
海铮闻言又是一怔,继而便是一喜,当即兴奋的一抱拳,斩钉截铁的道:
“陛下放心!
草民与麾下兄弟,定全力以赴,必不负陛下所望!”
天知道,此时此刻,海铮是有多么的兴奋与欢喜。
简直,就是大喜过望。
他平生,就只有两个心愿——
一是海家一门大仇得报,二则就是能够抗击倭寇,令其不敢再滋扰闽海百姓。
如今,他这两个心愿,竟是都得以实现了。
不仅终于大仇得报,沉冤昭雪,还得偿夙愿,有机会抗击倭寇。
对此,海铮自是高兴不已,只觉得豪情万丈,干劲十足。
而对于皇帝陛下之令,海铮自是再不迟疑,想也不想,便选择领命。
一副生怕晚一点应承,陛下就会改变主意,不让他去抗击倭寇的模样。
而榻上的李元珩,则是被这般模样的海铮给逗乐了。
见得海铮这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李元珩不由莞尔:
“好!朕就将此事交托与你。
相信,卿必不会负朕所望!”
李元珩可是说真的。
凡事都讲究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