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赵琨讨论。
幻术和后世的魔术差不多,赵琨多多少少知道一些门道,他并不说破,而是引导张良自己思考,还随手就给张良最喜欢的节目打赏了二十五镒(五百两)上币黄金1。
难得有贵客出手如此阔绰,很快,百戏场的东家就亲自送来了糕饼和酒水。
赵琨彬彬有礼地道谢,邀请东家入座,问他:“你接不接上门表演的生意?”
张良显然爱看这个,但是百戏场的人太多、太杂乱,三教九流都有。赵琨不放心表弟自己过来,所以替他问问,看能不能预约上门演出。以后在家就能看百戏。表弟毕竟才九岁,据说小孩子心性不定,容易被人带偏,还是要注意一些。等表弟长到十二三岁,比较有主见,心智相对健全,知道什么事情危险不宜参与的时候,再放他四处霍霍。
东家一听,连忙道:“当然接。我们齐云社上门演出,还可以点戏。蒙氏、李氏、王氏经常叫我们在府上演大戏,男女老少都喜欢看。”
他对跑堂的少年招招手,吩咐说:“快将咱们齐云社的百戏谱取来,请这位郎君过目。”
少年飞奔去后台,很快就捧着竹简折回来,双手奉上。
赵琨接过来,随意瞅了两眼,节目还挺多的,大致做了分类,有动物表演,也有幻术、歌舞、乐器、俳优(古代的相声、说书、说唱艺人)等等,每样都有十来个节目可以选择。名叫齐云社,是因为他们有个压轴节目叫:龙游云海。
他将竹简递给张良。
张良将《百戏谱》上的几十个节目的简介都瞧了一遍,眼睛都亮了。然而看见标价,发现上门表演非常贵,费用是现场观看的数百倍,相当于包下一整天的场次。他微微咬着下嘴唇,说:“这,还是算了。让表兄太过破费,良心中也会过意不去的。”
赵琨大咧咧地一摆手:“富贵犹如过眼云烟,花得舒心,买了称心如意的东西,改善生活品质,才叫钱。放在库房里就是一堆落灰的金属而已。千金难买我高兴。”
东家听了,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地夸赞:“小郎君是个明白人。”
赵琨发现张良还是不好意思让他出钱,就亲昵地揽住张良,半开玩笑似的说:“阿良不必给我省钱,我不娶妻,将来让阿良给我养老。阿良现在不花,以后可就亏大了。我超会玩的,到时候我可不会替你省。”
张良总算放开了,微微一笑:“好,现在你挣钱养我,以后我挣钱养你。”
赵琨一本正经道:“嗯,一言为定,咱们拉钩。”
张良疑惑:“拉钩是什么?”
赵琨伸出小指,勾住张良的小指,一大一小两只手勾在一起来回拉扯,口中念念有词:“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于是张良彻底安心,一口气点了二十多个节目,预约在后天赵琨生辰的时候演出,好好庆祝一番。
从百戏场出来,夕阳光芒万丈,格外绚烂。
长街喧闹,许多人乱哄哄地朝着咸阳城东门的方向涌去,有刚刚散值(下班)的官吏,有布衣士子,也有贩夫走卒。
伯高拦了一位士子打探消息,原来是丞相吕不韦让门客编撰了一本《吕氏春秋》,派人贴在城门上,请众人鉴赏。吕不韦还放出话来——如果有谁能改动《吕氏春秋》的一个字,赏千金。
改一个字赏千金!
这就是最好的宣传,迅速轰动了全城。无数人慕名而来,聚集在咸阳东门,阅读《吕氏春秋》。
赵琨也带张良和扶苏去看乐子。还真有很傻很天真的布衣士子,跑去相府,要给《吕氏春秋》改一个字,立志领走千金大奖。无一例外,他们全部都吃了闭门羹。吕不韦只是搞搞营销,推广他的书,让所有人都抢着看《吕氏春秋》。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一般人赚不到这千金。
张良感叹:“这通天的手段,难怪他富裕。”
赵琨道:“是啊,吕不韦曾说‘富在数术,不在劳身。2’有时候人得审时度势,尽量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找对方法,因势利导,财富自然聚集。而不是只会像拉磨的驴子一样埋着头,辛劳地付出。”
吕不韦其实很有才华,他完成了史上最成功的风投。而且,他这个人很有几分兼收并蓄的风度,对于诸子百家的学说,接受度良好,每样都有涉猎,都不甚精通,算是个杂家。
古人说,人有三不朽,不会随着生命终止而湮灭:立德、立功、立言。
著书立说,可以算作“立言”。《吕氏春秋》这一波推广,势必将吕不韦的名望再推上一个新高度。
赵琨带张良去咸阳东市买弓箭。
张良挑选弓箭的时候,赵琨瞧中一柄剑,掌柜的介绍说着这是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剑。赵琨就拔剑在手试了试,霜刃如雪,确实锋利,他不留神手滑了一下,剑刃轻轻一挑,就割断了系玉的丝带,玉佩瞬间坠地,摔成了两半。
赵琨捡起玉佩,就在这时,窗外隐约传来年轻女子的呼救声,听起来很是无助、惊慌、恐惧。
他循声找过去,但见两个青壮年男子当街扯住了一名约莫双十年华的女郎,将她往一辆又脏又破的骡车上拖曳,动作野蛮又粗鲁,非打既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