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等通过史迪威将军向盟军高层建议,把反应装甲以及其更新技术提供给苏联。这样,苏军能够有一定反击的能力,遏制德军的势头。再说,德军也好苏军也罢,很快会从战场和情报中得到反应装甲的消息,这个技术也不是什么很高级的技术,德苏很快就会仿制装备。美英高层很快同意,并大大方方地向苏军提供一批生产出来的反应装甲,以示盟军一视同仁,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决心。
黄伟和刘莫龙、王丛戊也在商讨,如何应对德军虎式坦克,现在的德军明显不同于异时空,强大了很多,德军很快也会得到反应装甲这一技术,德军虎式将更加强大。
看来,得快速推出稳定翼穿甲弹了,只可惜,兄弟们穿越过来没一个人学习过相关技术,只知道简单的原理,如何让盟军相信并提前开始研发,王从戊挂着一个战术武器专家的羊头,绞尽脑汁在思考着。
因为中国军在北非、在西太平洋、在缅北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盟军高层越来越重视中国军的组建和装备更新问题,马歇尔作为盟军总参谋长,秘密再次来到重庆,面见种花领导人。苏联方面,中国远征军第三方面军先遣第115、129集团军在叶尔绍夫一线第一次参战,尽管很多士兵还没适应苏联的严寒天气,他们仍然采取主动突击,大迂回作战,一举击溃德军在此突出部的第6集团军三个机械化师,迫使德军从该区域退却,这也是至斯大林格勒大战之后,德军在南线第一次战略退却!
苏联方面再次催促,迫切希望中国远征军第二梯队尽快行动,他们计划在第二批次中国远征军抵达后,利用冬季优势,发起对德军南线的一次大规模反击,苏军野心很大,希望借此击溃德军南线集团军群,甚至想包围歼灭德军南线主力第6集团军。
中美苏三方为此展开一次坦率的谈话,中国方面其实很想集中兵力解决国内被占区域的问题,苏联方面则提出增加中国远征军数量的问题,美国也有小心思,他们希望中方加大西天平洋和非洲兵力的投入。
私底下,美方悄悄向中方暗示,这次大战是机会,中美应联合起来,借此机会,消耗英、苏的潜力,为战后世界格局创造条件。马歇尔分别会见了种花两大党,将LSF总统设想战后联合国的方案告知。种花也借此机会向美丽国提出工业基础建设问题。马歇尔代表LSF答复,只要种花家暂时放弃解决被占区,全力协助对德、日外线作战,战后,日本的工业将全部归种花所有,在欧洲的一部分基础工业也将分批给种花。
得到承诺的种花立即答应了美丽国的请求,中美苏很快达成协议,美方将加大从远东运输的能力,让中方第三远征方面军在三个月内完成整装,为此,美方同时向中方派出一支庞大的武器指导团,协助第三方面军尽快熟悉武器的使用,尽快投入战场,与此同时,中方同意第二批第4、35、200集团军一边行动一边接收武器,从哈萨克方向进入南线战场。
缅北的第一方面军也得到加强,原桂军的两个军、滇军的一个军被划入第一方面军,要求郑洞国必须在一个月内拿下缅北,三个月内打通中印公路线。为此,副总参谋长白亲自到前线督导。
中美达成秘密协议,一旦缅北战事结束,第一方面军之驻印军团将入列北非,组成新的第二方面军,郑洞国极可能成为该方面军司令;第6军等部将加入西太平洋,归属第一方面军,孙为司令。白将重组南方各军,组建南方方面军,对中南半岛发起进攻。
廖耀湘收到新的命令,不得不调整计划,提前对密支那发起进攻,同时,郑洞国以四个军的兵力再次跨过滇缅边界进入缅北,对日军第33军发起猛攻。
为了尽快打通中印公路线,在八莫的大桥成为必须确保的重点桥梁,郑洞国命令秦柿游击军务必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美空军也加大对桥梁上空的巡航,不给日军飞机轰炸桥梁的任何机会。
秦柿清楚战略方向的转变后,立即将能够集中的游击军全部集中起来,火速奔向八莫区域。廖始终不想放过第18师团这个南京的刽子手,他悄悄与秦柿商议,必要时,可以放过日军115、33师团,但必须死死地将第18师团合围,歼灭在缅北密支那一线!
秦柿为此悄悄在准备,他让第一纵队第二、三支队秘密穿插,越过密支那与八莫公路线,向密支那与曼德勒铁路线推进,他们还要找到原缅甸救国军残部,一起发起对铁路线和公路线的破坏、袭扰,迟滞日军南退。缅甸救国军出现叛乱,一些部下经过与缅甸独立军的接触,将差猜软禁,大部分救国军加入了独立军,成为日军在缅甸的伪军部队,少量少数民族部队在残酷的战斗中幸存下来,他们非常弱小,但依然坚持在中缅地区开展游击战。
秦柿让第二、三支队抵达这以区域后,要设法联系上他们,有他们的支助,两支队对中缅沿线道路的袭扰、破坏将更加顺利。
廖耀湘也在行动,新22师被秘密派出,沿线南下,计划在莫冈一线切断铁路线,如果密支那战事顺利,廖耀湘计划在此再次与牟田决战,至少要将第18师团残部就地歼灭!
日军也在行动,在大本营以及缅甸方面军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