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力不是谁都有的。
没有深厚的积淀和高超的指挥,以及一以贯之的执行力,非常容易被局势所裹挟。
鬼子和毛子都不具备这种大船压舱石一样的定力,很快便陷入到了联合管理中心收复南国所带来的不确定局面当中,做出了一些看似正确,实则鼠目寸光的决定。
鬼子彻底丧失华国南方战占领区的巨大军事失败引了发本土前所未有的恐慌情绪。
千年以来,华国在鬼子眼中就是难以超越的天朝上国。
近代以来,华国病了,没有赶上工业时代的列车,失去了竞争世界话语权的力量,成了一个空有名声却毫无力量的所谓老大帝国。
这时候,鬼子日渐崛起,华国在他们眼里便成了一只可以任意宰割的肥羊。
靠着从肥羊身上吸血,他们变得更加的强大,便有了取而代之,成为东亚话事人野望。
到后来,随着实力的增强,他们的野心也变得更大。
加之自身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岛国,他们便萌生了彻底占据地理和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华国的想法。
鬼子崛起实质上是一场意外。
西方列强只是想要在东亚找到一个牵制华国的棋子,这才有了鬼子的快速崛起。
鬼子似乎毫不自知,又或者知道也不在意,一心把贪婪的目光放在华国身上,而忽略了自身内部的问题。
他们的维新变革从一开始方向就是错的,其社会结构和文化依旧是旧时代的糟粕,缺乏自下而上的驱动力。
他们的统治阶层在本就不完全的变革上又采取了急功近利的方式包装出一套极端的思想,来集中有限的国力不断的展开豪赌。
赌注便是他们的国运。
赌国运,只能赢,不能输哦。
输一次,直接的后果就是内部会出现极度的社会撕裂。
清醒的那部分人想要带着剩下的筹码离场。
但这部分人的数量很少,更多的是被军国和民粹绑架洗脑的赌徒。
赌徒是无法自我纠正的。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不利,他们都会一直赌下去。
直到输光手里所有的筹码,直到输掉自己的一切,直到毁灭!
华国战场的失败在本土引起了轩然大波。
以山本五十六、东条上等兵、冈村宁次为首的主战派要求大本营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重新拿下富饶的南国。
同时,帝国需要在短时间内结束与毛子的战争,但不能放弃远东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工厂。
以田上今和、松岛满为首的保守派则认为,帝国陆军既然已经在南国完全失败,就应该收缩战线,尽一切努力保住帝国在满洲、远东、高丽半岛和中南半岛的利益,并尽快想办法结束与毛子之间拉锯了两年多的战争。
唯有这样,帝国才能缓口气,不至于输光所有的筹码。
高层的争论从一开始便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绝对不放弃帝国在海外的利益。
核心还是继续战争。
主战派和保守派唯一的争论焦点集中在要不要反攻南国。
双方谁都不敢提停战的事情。
战局也不允许他们提停战的任何话题。
即便他们主动停战又怎样?
毛子和华国能轻易放过他们?
还是说他们能放弃所有的海外利益?
双方都很清楚,谁提停战就是个死,没有第二种结果。
即便如此,高层的嘴官司也是打个没完没了,根本无法形成一致意见。
而在民间,民众对军事失败的反应则更加强烈。
作为战争的受益方,鬼子上下没有无辜之人。
没有军队在华国的掠夺,他们能不能吃饱饭都是个问题。
对于战争的狂热,一多半都是来自于此。
掠夺他国在民间成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甚至是他们默认的一种生存方式。
在数十年不断的洗脑和鼓动下,民间的战争情绪更加无法接受帝国在军事上的失败。
上千万人走上街头,要求大本营必须收回南国,击败华国,完成帝国一统东亚的壮举。
对战争的狂热让这个国家的状态陷入了一种极度扭曲之中。
而那些死在战场上的士兵家属则希望得到足够的补偿,也跟着闹起来了。
少数反战的人群被孤立,甚至被针对,被屠杀。
仅仅几天时间,鬼子本土便出现了数以万计的血腥案件。
紧接着,更加糟糕的情况出现了——
因为失去了从南国掠夺的大量粮食输入,鬼子本土多地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
鬼子本土的粮食储备和供应一直是个大问题。
自身的产量有限,还要大量支援军队,高层又不愿意花钱大量进口粮食,导致本土长期处在粮食供应不足的状态,抗风险能力极差。
加上那些大财团和商人地主的敲骨吸髓,种地的农户都吃不饱饭,很多时候只能买粮食填饱肚子。
很多农户和城镇底层人员根本买不起粮食,那就只能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