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佛陀的心是菩提,所以他的神通能够转一切众生的烦恼而趋向菩提。
这个地方是赞叹佛陀的智慧跟功德。
丙二、众生法妙。
我们看众生法界的妙。
二、众生法妙。经云:“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若众生无佛知见,何所论开?当知佛之知见,蕴在众生。故众生法妙。
当然,我们众生法界,从因缘所生法来说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当然不妙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因缘所生法——所谓轮回的后遗症拨开来,佛陀说,能够使令我们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也就是说,佛陀为什么能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呢?表示我们有那个知见。
诸位!佛陀不可能把一个东西送给你,不可能。佛陀只有引导你去找到本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所以佛陀的知见、佛陀的智慧,是在所有的污泥当中,烦恼障、业障、报障当中,有一个佛陀的知见。
一念心性,它让我们凡夫最感动的只有一句话,就一句话就够了,叫做“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句话对我们太重要了!就是说,从因缘的角度我们看佛陀,那甚深广大。我们是如此的业障深重,弥陀是万德庄严。这是从因缘法看,从佛法界降到凡夫法界,降了四个法界。但是如果把佛陀拉到一念心性,把凡夫也拉到一念心性,那是一切法如。所以,我们只有回到一念心性,才能够跟佛陀是平等的。就是一念心性它不受轮回(因缘所生法的影响),这个对我们很重要。叫做:在凡,你一天到晚打妄想,它也没有减少;在圣,佛陀有无量的功德,但是它也没有增加一点。“处生死而不染,居涅槃而不净。”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如果这种能量你不用,你一定要在因缘所生法上去下功夫,那你就不知道要修到什么时候了。
就是说,在我们种种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当中,其实有一种很大的力量,它没有失掉的。如果你善加运用、善加启动的话,那就是两种力量:外有法力,内有心力。如果你把这个力量放弃了,那对你来说众生法就不妙了,那你人生只有一个定位,叫做业障深重,就讲完了。
所以,我们一方面是业障深重,但是我们又众生法妙,这是第二个。
丙三、心法妙。
第三个,我们看心法妙。
三、心法妙。经云:“修摄其心,观一切法不动不退。”净名云:“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华严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故心法妙也!
我们一念心也是分成两块。如果是通过轮回的熏习的,那这个心就不妙了,这个就叫打妄想了,是有所得的攀缘心。但是如果说你把这个表层的妄想的心收摄一下——这个收摄当然不是禅定了,重要的是观照,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一心三观,这个时候你就能够观一切法不动不退,你所修的功德就不容易退转。
《净名经》云:“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这样讲好了,我们这一念心为什么叫不二法门呢?生死轮回是它创造出来的,菩提功德也是它创造出来,所以你成佛以后叫做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其实,你成佛以后,所有的东西都不是法门给你,也不是佛陀给你的。他们只是引导你,把你自己的东西开显出来而已。
诸位!你心里面没有的东西你不会出现的,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你说,欸,我今天会堕落到轮回是他害的。不对!他只是个助缘,你一定有自己的内因,你一定自己有攀缘心、有烦恼。所以,烦恼是我们的心创造出来的,诸佛解脱也是由我们一念心性本自具足所创造出来的。结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一念心性的角度,佛陀、众生是平等的。
那么智者大师讲这三个概念是干什么?诸位!注意一个字就好。佛法界、众生法界跟心法界,后面都有一个什么?都有一个“妙”字。有没有?这个就是生命的希望出现了。
当我们从众生法界要到佛法界的时候,你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个,你走因缘所生法这条路。我不走《法华经》,我先从断恶修善,再修空观,再发菩提心,我走其他的经典。这是走因缘的路,完全依从法力。我不启动我内心的自性功德力,我把这个“妙”拿掉,从众生法界到佛法界。那就修道多辛苦了,你很多的问题要面对了。
如果说我们今天把众生法界跟佛法界找到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就是心法妙,一念心性,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成佛的捷径出现了。所以,我们要善用这个“妙”字!因为它可以把众生法界跟佛法界搭上一个很关键的平台。
也就是说,佛法界有它的因缘所生法跟一念心性。当然,佛陀的因缘所生法是非常殊胜的,那是他修六波罗蜜得到的。所以佛法界是一念的清净心跟万德庄严的结合,叫做佛法界。众生法界是惑业苦跟一念心性的结合。心法界是无量无边的妄想跟一念的心性的结合。所以,你如果撇开一念心性,把一念心性拿掉,完全从因缘所生法来修,那你就很难修行了,那你就变成从惑业苦要到功德庄严,那这个过程就很复杂了。
所以,本经的目的,天台宗的意思就是说,先把因缘所生法放下。佛法界我们不看,先看佛陀的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