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的人谈起林初月,总会提到她那干净利落的模样。
这姑娘个头不高,骨架纤细,但站在摊位后却显得格外精神。她皮肤略微晒成了小麦色,不像大户人家娇生惯养的闺秀那般白皙,却透着健康的光泽。鼻梁挺秀,唇形弯弯,总是含着一抹不经意的微笑,既显亲切,又让人不自觉地信任她。
“初月姑娘总爱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只要跟她聊两句,就觉得天大的事都不算啥了。”一位常来买鸡蛋的妇人这样评价。
还有人注意到,她那双手虽然带着乡下姑娘的粗糙,却因她的动作利落显得格外灵活。无论是剥蛋还是拌麻酱,她的手指总能轻巧地转动,那动作干脆熟练,让人看着赏心悦目。
有人说,林初月最大的特点,是她的眼睛。
“那丫头的眼神啊,跟别的姑娘不一样。”对面卖米糕的老太太摇着头感慨,“她看人特别准,好像谁刚进摊位,她就能猜到对方要买什么。”
“是呢,”旁边的老顾客也接话,“我那天给她讲了半截话,她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还给我出了个主意。这样的人,脑子多快啊!”
事实上,林初月从小就养成了观察细致入微的习惯。客人来的时候,她能注意到对方的衣着打扮、手里的袋子甚至鞋底的泥土颜色,从而猜测出对方的身份与需求。比如那天有位挑着担子的汉子走过来,虽然嘴里没说,但她第一眼看到担子里装的是白米和干菜,就立刻热情地招呼:“大哥,买点麻酱鸡蛋吧,这样做出来特别下饭!”
那汉子被她说得一愣:“你咋知道我喜欢下饭菜?”林初月笑而不答,心里却清楚得很:“一个挑担子的人,必定希望带点方便的干粮回家,我不过稍稍猜了个七八分。”
镇上集市最怕的就是出乱子,而林初月在应对麻烦时的冷静让人印象深刻。
有人回忆起她对上冯三那天的场景:“这丫头面对冯三,一点也不发怵。她脸上带着笑,语气轻轻的,可说出来的话却滴水不漏。‘三哥,尝尝这麻酱鸡蛋,味道要是合您意,咱就一起合作赚点钱,您看行吗?’这话多漂亮!既不服软,也不硬碰,哪像个小姑娘啊?”
但她的冷静并不让人觉得疏远。反而,在每次解决问题之后,她总会带着开玩笑的语气跟弟弟说:“生活嘛,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难题,但咱们总会找到答案,对吧?”这份乐观和自信,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说句实在话,这姑娘是会算账的。”镇上卖布的老掌柜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她明明知道自己没背景、没靠山,可她就能想办法让人帮她。你说那冯三,原本是个专坑小摊主的主儿,怎么就被她一句话‘合作共赢’给说服了呢?这可不是谁都做得到的!”
林初月的机智,不止体现在大场面上,还常常显露在小事里。
有一回,一个顾客嫌她卖的鸡蛋贵,不情愿地嘀咕:“不就几个蛋么,凭啥要五文一个?”林初月不慌不忙地回答:“大哥,您看,这鸡蛋经过了芝麻酱、盐、香料的加工,可不就是跟普通蛋不一样了?这就像您家的布,染了花儿,能卖更高价。咱们麻酱鸡蛋也是这么个道理。”一句话,说得那顾客频频点头,立刻掏钱买了五颗。
“她啊,不光是聪明,还懂得人心。”布摊老板娘笑着回忆,“有一回我赶着收摊去送饭,没来得及买东西,她就递过来一颗麻酱鸡蛋说:‘嫂子,赶路也别忘了吃饭。’这姑娘不光做生意厉害,心还软呢。”
其实,林初月的“温柔”也是她成功的法宝。她懂得把生意做成“人情活”,让顾客感受到被尊重和照顾。她经常会留几颗鸡蛋分给家境困难的老人:“大爷,您今天早饭吃得不多吧?拿一颗鸡蛋垫垫肚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让她的口碑在镇上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