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疯了?”
“这是我们身为臣子的可以决定的吗?”
张世泽听巩永固这么说,当即就对其低声提醒道。
“大战将起,蒙古诸部这个时候如果袖手旁观,那此战就真的危险了。”
巩永固说完后,军帐内的几人都沉默了。
曹变蛟缓缓点头道:“按照孙阁老的说法,他们确实是有这个打算。”
“但卜言这个时候提出这件事,是在要挟我们。”
巩永固无奈道:“同知大人,卜言之所以提出这个条件,倒也情有可原。”
“此战事关重大,如果不能取得我大明的鼎力支持,那无论此战的结果如何,他们以后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唯有双方联姻,哈喇慎诸部才会没有后顾之忧。”
众人听完他的分析,也都是暗自点头。
曹变蛟最后一锤定音道:“行了!去把卜言找来!”
“遵命!”
巩永固答应一声,就转身出了大帐。
稍顷,卜言台吉重新来到了军帐。
“卜言台吉,本官可以答应你的条件,但这件事尚需要陛下圣裁,本官只能说尽量促成此事。”
曹变蛟待卜言进来,也没有绕圈子,直言相告道。
卜言台吉还想说些什么,但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而是对曹变蛟抚胸道:“多谢曹将军,那卜言这就征召各部兵马。”
“辛苦台吉。”
曹变蛟的语气中听不出任何的情绪。
等其走后,曹变蛟就拉着左右虎贲卫的指挥使,以及巩永固他们,站在临时制作的沙盘前,开始商议制定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
京城,和建奴大战既然已成定局,朱由检也唯有鼎力支持。
兵仗局和军器局,开始全力打造各种军械。
户部和兵部,也在尽力筹措钱粮。
双方涉及二十万大军的大规模战争,在大明也是有数可查的。
几年前的萨尔浒之战,双方也是投入数十万大军,但最后却是以大明惨败收场。
以至于,朝堂上在知道这件事后,无数的奏本就像雪片一样,飘进了紫禁城,落在了朱由检的桌案上。
“慎战,慎战,慎战!”
“哼!朕看这些人是被建奴吓破了胆子了!”
朱由检把手里的一份奏本,狠狠地摔在桌案上,怒声低吼道。
王承恩赶紧上前道:“皇爷,您息怒,莫要伤了龙体。”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稍稍平息心里的怒意。
“呼!去,宣内阁诸臣觐见。”
“臣遵旨。”
王承恩立即转身离去。
等其离开后,朱由检又对方正化问道:“老方,皇家科学院那边越来越重要,你西厂可得朕看好了。”
“皇爷放心,不只是皇家科学院,就是兵仗局、军器局,臣也派了人严加保护。”
方正化躬身应道。
“嗯,西厂不只要保护这些衙门,也要严密监视京城军民动向,京城发生任何风吹草动,朕都要知道。”
朱由检语气平淡的说道。
方正化心里却是一凛。
朱由检自然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道:“锦衣卫和东厂职权过大,朕有些不放心,你西厂帮朕看好他们。”
“臣遵旨!”
方正化赶紧垂首应道。
就在两人说话的功夫,内阁诸臣已经赶了过来。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免礼。”
“赐座。”
朱由检走到桌案后坐下,开口吩咐道。
待几位阁臣落座,朱由检直接开口道:“诸卿,大战将起,你们对此战是个什么看法?”
温体仁作为内阁首辅,第一个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战已经是不可避免,建奴已经组织起大军,如果大明退了,不与其接战那建奴就有两个选择。”
“要么就是一举收服左翼蒙古诸部,那我大明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就全部给建奴做了嫁衣。”
“而我大明自陕西往东所有边境,就全都在建奴的兵锋之下。”
“按照天启六年,毛文龙给先帝上的奏报,没有了哈喇慎等部的牵制,建奴很有可能会在大安口,或者是喜峰口入关。”
“届时,北直隶,乃至京城就危险了。”
“所以,臣的意见是,此战,我大明必须挡住建奴,挫败建奴西进的野心。”
朱由检对温体仁这番话很是赞同。
因为,原本的历史上,剧情就是这么演的。
皇太极先是在天启六年,解决了朝鲜这个后患。
然后就是不断的,对西边的蒙古诸部用兵。
等到将左翼蒙古全部收服之后,皇太极就统领大军,从大安口、龙井口、洪山口,跨过长城,直逼北京。
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己巳之变。
嗯,说句题外话, 当时大明没有于谦,京城还在,大明也还在。
皇太极的实力,比也先更加雄厚,一根绳儿的家底绝对没有景泰厚实。
回归正题, 温体仁说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