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伯府勾结吴广平通敌一事,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
更有甚者,趁乱大声呼喊踏平鞑靼,拒绝大晋女子送去鞑靼和亲。
和亲一事迫在眉睫,临门一脚之时,竟然闹出这么大的轰动。
身在皇城中的皇帝,第一时间得知消息,重重地将上奏的折子,扔在地上。
吓得李德福低头蜷缩着身子,站在一旁小心伺候。
“这帮人不知为朕排忧解难,如今还在煽动百姓,逼迫朕放弃大晋同鞑靼,长达十年的和平共处!”
皇帝双手撑在书案上,气得满脸通红,鼻息冒着粗气。
李德福只静静听着,并不接话。
他跟在皇帝身边多年,十分清楚皇帝的性情,此刻若是他发出丁点声响,必然会遭到迁怒。
越想越气的皇帝,右手在书案上“啪啪”打了两掌,脸上显现出一丝狰狞。
“这帮官员上奏京中传言,更暗指大晋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和亲先例。
这不是指着朕的鼻子骂昏庸吗!”
更可气的是,他身为皇帝,却不得随意对这帮有监察之责的言官加以惩治。
要是这帮言官在大殿上撞柱谏言,他此生功绩都会染上污点。
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思及此,皇帝瞥了眼离他三步之远的人,“李德福,鞑靼和亲公主不日进京,礼部那边还没定下和亲的贵女吗?”
突然被点名的李德福,躬身回禀,“陛下,礼部尚未定下和亲的贵女。
好在鞑靼使者留京时间不短,喝完鞑靼公主的大婚酒再返程。
想必礼部那边到时,也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皇帝也知晓此事不可着急,毕竟是送人去鞑靼和亲,礼部还要考量诸多事宜,以及平衡官员的怨言。
正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小碎步走进御书房,躬身禀报。
“陛下,离北王世子求见。”
皇帝想到安昌伯的事,恼怒之色更上一层楼,“宣。”
小太监领命退下后,不多时宋晏清便大步走进上书房。
“臣,参见陛下。”
“免礼,安昌伯之事可有眉毛?”
宋晏清此次前来,便是为了此事,“安昌伯勾结吴广平,倒卖军械一事,已经认罪。
这是认罪书。”
说罢,李德福便将他手里的认罪书,转交给皇帝过目。
皇帝展开认罪书查看,面色变得铁青。
“屈子阜与吴广平书信来往密切,往边城运输军械不计其数。
谋取贩卖军械的钱财,便让屈子阳和屈子坤,在赌坊以及欢场洗钱。”
宋晏清每说一句话,皇帝的脸色就变得更深。
皇帝放下认罪书,看向宋晏清,“这件事背后之人,可有招供?”
宋晏清道,“安昌伯一家一口咬定,此事全由大皇子谋划,他们不过是替大皇子办事。”
闻言,皇帝面色微怔,不过这样的神色,并未在他脸上停留太久,转瞬即逝。
可就是这极致的速度,还是没宋晏清那如鹰眼般眸子察觉。
当初大皇子认罪伏法,彼时他深受重伤,要不是被陆七七所救,恐怕早就命丧黄泉。
可回京后,却得知大皇子侵占赈灾银两,笼络朝中重臣。
更与鞑靼有书信来往,密谋失一座城池,意图架空皇帝。
宋晏清自小与大皇子相伴长大,不是亲兄弟,更像亲兄弟。
大皇子丰盛俊朗,还被先皇暗地夸奖有治国之才。
这样的人岂会惦记那些铜臭,又怎可能因为皇位,目睹鞑靼人残害大晋百姓。
当他回京后,一切都为时晚矣,板上钉钉的事情,一切证据如同空中的飞沙,消散不见。
此后他让暗影卫调查,却发现皇帝早就将事情,抹杀殆尽。
而大皇子妃也缄口不言,带着真相为大皇子殉葬。
李德福将皇帝不自然的神色,尽收眼底,饶有眼力见的忽略,大皇子早就被贬为庶民。
故而没有提醒宋晏清。
好半晌儿,皇帝才回过神道,“那竖子虽百般不对,却也不是什么脏水,都能往他身上泼!
既然查不出什么,那便查抄安昌伯府邸,将临安侯府的嫁妆清算干净,剩下的东西全部充公。”
宋晏清走后,皇帝靠在椅背上,捏着眉心问,“彬宇那孩子的腿,也不知好转与否?”
宋彬宇接回太后宫中养病,已数月有余,李德福从未在皇帝口中,听到过这个名字。
好似宋彬宇成了宫中的隐形人一般。
如今皇帝突然提及,即便是长了颗玲珑心的李德福,也忍不住错愕片刻。
“嗯?”没有听到答复,皇帝发出一丝不悦的声音。
李德福立马反应过来,低声道,“陛下皇恩浩荡,皇长孙想来在太后宫中,休养得不错。”
皇帝倏然觉得疲惫不堪,他放下捏着眉心的手,睁开微红的眼睛,“让太医去太后宫中请平安脉,名贵药材、补药,多送些过去。”
“是,陛下。”
“东西都轻拿轻放!”
大理寺的衙役,抬着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