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了,你怎么这么难伺候啊?”
管爷爷这话说得管奶奶哑口无言。
不过嘴里的嘀咕嘟囔却一点都没少。
阿瑶是完全没把管奶奶放在心上,毕竟管奶奶也就是嘴上碎了一些,喜欢念叨,不过行为上却还好,什么过分的举动。
这一点让阿瑶十分满意。
对于管奶奶嘟囔的那些话,她也就可以当做听不到。
年纪大了,喜欢碎嘴一些能理解。
……
夏到冬临,春去秋来。
六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七七年的到来,预示着长达十年的特殊时期,即将过去。
而这一年里,
最受到全国瞩目的莫过于高考的恢复。
在高考恢复的消息,通过电台和报纸发放到全国的时候,全国那是一起欢呼,尤其是对一些下乡的知青来说。
他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去了。
正式公布的消息,到高考,留给大家的备考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让不少人猝不及防。
但对有心准备的人来说,自是胸有成竹。
像是阿瑶。
她就从未放下学习,这些年来只要有机会,就买了不少的书籍,尤其是近两年,政策松下来后,她更是买了不少书。
为此,管奶奶还念念叨叨,说买这么多没用的东西做什么?又不能当饭吃,一直到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她这才不说话了。
管奶奶虽然是大字不认得一个,但她也是知道认字的重要性。
尤其是有管爷爷的例子在前,若不是识文断字的话,他也不能在退休前成了肉联厂的运输部的部长,连带着儿子也跟着一起受益。
“瑶瑶,你就非要参加那个什么高考吗?”李春香看着积极备考的女儿,她是有些犹豫的。
怎么说?
她不反对女儿参加这次高考,毕竟多学点总是好的,若是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那更是光荣,只是为了考大学,想要把工作给辞了,这就不好吧。
阿瑶点点头:“妈,我知道您担心什么?但放心吧,女儿心里有打算的。而且听说大学生上学是不要钱的,毕业后更是包分配工作。虽然我现在在纺织厂里干的也挺好,但太忙了,我并不是很喜欢。我想做个老师,教书育人,前几年里政策紧,我不敢吭声。如今不同了,国家既然恢复了高考,我就想试一试。”
李春草有心想要再劝说两句。
不过论到口才的话,她哪里会是阿瑶的对手?三言两语间,就被忽悠住。
虽然一直到阿瑶参加高考前一天,她都还有些担心,不过倒是没有开口反对。
至于管家的其他人,两个便宜弟弟大宝和小宝,那是无条件支持自家大姐的一切决定,甚至两人在阿瑶高考当天,更是忙忙活活,又是一早起来做饭,又是等在考场外面,那架势堪比日后高考的家长。
看的阿瑶有些好笑。
不过心里更多的还是欣慰。
两个弟弟总算是没白疼。
管家的其他人,倒是没说什么?已经退休的管爷爷和管奶奶还有继父管大粮,本着阿瑶不是管家的孩子,对她的一切决定,都不管。
虽然他们的思想上依旧老旧封建,但也知道,若是家里能出个大学生的话,那可是光荣的事情。
嗯……这也就是他们不知道,阿瑶已经把纺织厂的工作给辞了,不然的话绝对要第一个跳出来的。
实在阿瑶现如今在纺织厂已经是什么副部长,每个月的工作有一百多,人也还算是孝顺,每个月都上交家里一半,还三五不时的给家里买东西。
七七年的高考,
题目对阿瑶来说是简单的,尤其是英文,放到后世,都是最基础的,所以她做的也是毫无压力,姿态放松,而且做完之后,就直接交卷了。
而这个是,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四十分钟呢。
不止是监考老师感觉惊讶,更是给在场的所有考生很大的压力。
出了考场,虽然是冰天雪地,不过还是有记者早早的等在那里,必定是特殊时期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备受全国上下的瞩目。
江市虽然比不得海市京市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但发展的也还不错。
阿瑶对接受采访这种事情无感,不过作为第一个走出考场,还是早了这么长时间,她出门就受到瞩目,为了不在这里纠缠。
她十分配合的接受了采访。
记者:请问这位考生,题目难吗?
阿瑶:还行吧。我做的还挺顺利的。
记者:那你的成绩应该挺不错。
阿瑶:这不是必须的吗?
记者:……还挺自信。
接下来记者的采访问题,阿瑶回答的都十分自信,尤其是问她对高考成绩有什么期望的时候?阿瑶更是毫不客气的开口说。
自己既然是第一个出来的,自然是第一名了。
后来她的这个回答,被记者如实的发表到报纸上,也上了电视,被不少人讨论,说她自大,不知道谦虚一点。
不过在这个信息不算发达的年代里,阿瑶的话,也顶多就是街坊邻居里在看到后,调侃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