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妹妹南湘也因为郁结在心的缘故,大病了一场,病还没好,就哭唧唧的求他,不要把她送走。
南珏和妹妹的关系虽然疏远,但到底是自幼一起长大,看妹妹南湘楚楚可怜的样子,他也生出了一丝不忍。
也帮着求情。
不过老夫人和南珏的意见,姚氏都不大在意。
但却在意安远伯的话,知道安远伯也不是很乐意,毕竟亲生女儿未必找得回来,养女都养这么大了,再有两三年就可以婚嫁了。
虽然养女的容貌不出彩,但被母亲教养的很好,精通琴棋书画,诗书上也颇有才名,在京中也是数得着的贵女。
已经有人上门悄悄的探听婚事了。
他子嗣缘分少,只得两女一子,庶女被她姨娘养的小家子气,人也畏畏缩缩,来日也是个不争气的。
养女被教养的极好,寻个好人家,不是问题。
来日也是儿子的助力。
姚氏听得心里虽然不舒服,但这是夫君的话,她也只得听从。
咳咳……
话题有些扯远。
因为安远伯府发生的事情,和目前的阿瑶来说,是没什么关系的。
昔年,
于家那边生意失利,举家离开京城,回到了祖籍嘉州。
虽然说是生意失利,不过于父也还算是果决之人,及时止损的也及时,还是有些家底。回到祖籍后,本来是想要重操旧业,却发现儿子年纪小小,却十分有读书天赋。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里,于父自然起了要改换门庭的想法,毕竟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只是于父是商籍,按照大宁的法律规定,凡是他的子孙后代,是不能科举的,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只要于父消除商籍就可以了。
为了儿子的前途,也为了改换家里的门庭。
于父耗费了大半的家产,好不容易才消除了自己的商籍,让儿子有了可以科举的资格。
而后用剩下的钱财,置办了田产,做了富足的农家翁。
儿子于长青也确实是个读书的苗子,十四岁就成了秀才,是青山镇上出了名的少年俊才。
也是于父的骄傲。
至于女儿瑶娘,他说起来也只能叹气。
女儿长得越大越漂亮,但他们夫妻的容貌却都寻常,本以为是祖坟冒青烟,随着女儿年岁渐长,才发现,女儿长得像是先前在家里生产的夫人,主要是太过于相似。
于父和于母就知道,这孩子必定是抱错了。
这不是他们的女儿。
但天高路远,他们又顾及儿子,不愿意离开,再加上对方虽然只是短暂的停留了一夜的时间门,但也看得出来,是高门大户。
又怕对方也不信。
商量过后,便想着等到儿子到京城科举的时候,在一起过去也不迟。
当然了,内心里他们也是想着亲生女儿能受到更好的教养,毕竟被伯爵府教养过,和小户千金,绝对不同。
不过两人也是因此,对养女很愧疚。
尽可能的疼爱养女,对其纵容非常,却没想到,因为他们的纵容,把养女养成了骄纵任性,我行我素性子。。
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887805068
安远伯嘴上虽然说着不可能,却还是把接生婆带回府里,经过了一番的审判。
还真的发现,
养了十二年的女儿,真不是他们夫妻的孩子。
和人是抱错了。
安远伯自然不能放任自家的血脉流落在外,便想着把亲生女儿接回来。
打听之后才知道。
当年的那户人家,因生意上的失利,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变卖了产业,举家回祖籍了。至于他们的祖籍,只知道是在巴蜀一带,但具体就不知道了。
安远伯有些抓麻,况且女儿抱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又不能大张旗鼓。
虽然也派了人去巴蜀打听,但完全没报希望。
倒是安远伯夫人姚氏,一个劲的嚷嚷,非要找回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说南湘不是府里的女儿,就该送走。不过老夫人舍不得,才留下来。
姚氏也不是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女儿。
婆媳是冤家,姚氏和安远伯感情好,对安远伯自然占有欲十足,她之所以和安远伯赌气,也是因为老夫人赐下一个貌美如花的通房。
为此,姚氏才生气,大着肚子,闹着要回娘家。把孩子生在了外头。
让老夫人抓到了话柄,直接把孩子抱在了自己跟前。
一则是生儿媳妇的气,哪家主母像她这般,嫉妒成性。二则也是怕姚氏把孙女教养的和她这般,满脑子都是些情情爱爱。
姚氏也是气性大,见婆母把孩子抱走,她还真赌气,也不愿意低头。
没两年,她娘家弟弟的嫡妻难产而亡,一尸两命,留下一个才三岁的女儿,弟弟还年轻,自是要续弦,所续娶的妻子是个厉害的。姚氏便把侄女接到身边思嘉接到了安远伯府。
有了侄女在身边。
姚氏更不在意女儿了。
也是把老夫人气的倒仰,却无可奈何。
也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