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以服众。 这还与以前朝鲜国王登基要寻求大明的正式册封有所不同,大明对朝鲜的权力更迭并没有太多的介入,基本上也就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但如今取代大明宗主国地位的海汉可就不一样了,常年在朝鲜境内驻有重兵,而且北方边境的守卫也需要依赖海汉海军的协助。 此外海汉如今在朝鲜经营有许多产业,可以说朝鲜的权力更替与海汉的利益是直接挂钩的,想要好好统治这个国家,没有海汉的支持只会寸步难行。 如果新国王没能获得海汉的认可,那海汉甚至不需直接动武,只要撤去替朝鲜在鸭绿江流域遮风挡雨的海军部队,就能让清军代为出手好好教训一下不开眼的新统治者。 而目前海汉驻军两位将领的态度显然更倾向于支持李凒复国,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乱者想要获得海汉的认可就难了。而且海汉军已经来到了汉江口的江华岛,随时都有可能对汉城采取武力手段,要说城里那些作乱者对此毫不慌乱肯定是骗人的。 为了延缓海汉军可能会采取的行动,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将局势弄得越扑朔迷离越好,扰乱海汉军的视线,让其无从判断真正的对手。就王汤姆所说的情况来看,那些作乱者对此显然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以至于海汉军在汉江口守了这么久,却仍摸不清汉城内乱的具体状况。 当然了,海汉这边也并不急于要平息事态,汉城虽然乱了,但距离海汉经营众多大型项目的大同江流域却有数百里之遥,而且作乱者根本不敢靠近海汉军直接控制的这些区域,因此对海汉的影响在短期还不会太显著。 而在汉城落脚的海汉民众基本都已经平安撤了出来,虽然经营活动暂时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人身安全倒是无虞,加之有海汉军撑腰,因此很多人也并未选择逃离朝鲜,而是来到江华岛暂住,在海汉军的庇护之下继续观望形势走向。不过是李倧一系复国成功,还是作乱者夺权得手,终究都还是要跟海汉继续做买卖,到时候这些海汉商业机构也会陆续恢复正常经营。 既然己方无大事,王汤姆和钱天敦也就乐得在江华岛继续看戏,顺便等待李凒从海汉赶回来。不管李倧和两个儿子生死如何,海汉军这边有王世子在手,随时都可以打着勤王的旗号攻破汉城平定叛乱。 至于是不是真要这么做,一方面是看汉城形势走向,另一方面大概就得看李凒的表现了。如果没有份量足够的好处,海汉军肯定也不会轻易冒风险去趟这一滩浑水。 但王汤姆和钱天敦也极有耐心,跟李凒谈了半天,将所掌握的信息一点一点地公布给他,却丝毫不提出兵的条件。他们大概也是想看看,这李凒究竟是不是值得扶助的对象。 实际上海汉在李凒身上的投入已经不小,他到海汉留学的费用,可全部都是由海汉官方承担,期间安排各种考察活动,陪同官员、护卫,加上李凒的随从人员,一出门就是一大帮子人,吃住行可全都是公费负担,每次考察费用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一年下来也不是小数目了。 而这一趟护送李凒一行人赶回朝鲜,执委会又让海军派了战船和补给船一路护送,沿途各地还要提供严密的安保。几千里航程下来的费用,可能比李凒留学这一年的花销还要多了。 海汉花费这么多资源在李凒身上的目的,当然并不只是要扶他坐上国王王位而已,而是要确保李凒在登基后彻底倒向海汉,让朝鲜国真正变成海汉的藩属国,为海汉提供所需的原材料、人力和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不断向李凒身上投入资源,灌输各种有利于海汉的意识形态之外,在各种形势下对李凒进行目的不同的考验,也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 而汉城所发生的这场内乱,虽然是在海汉的计划之外,但也立刻就被执委会视作了一个考验李凒立场和能力的机会。 李凒面对这样突如起来的噩耗,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否能够权衡好其中的利害关系,并对海汉保持无条件的信任,都是海汉所要重点考察的环节。 如果李凒在此过程中表现得脆弱无助,没有主见,应对混乱,甚至是怀疑海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那么执委会对于李凒的评价可能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情况严重,那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李凒的王位继承权。 李凒在此期间的表现,会通过情报系统源源不断地汇报给三亚,由相关部门整理之后上报给执委会。 值得庆幸的是,李凒在这次大考中的表现还算是可圈可点,在得到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得惊慌失措,而且在信息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几乎毫不犹豫地服从了海汉的安排,乘坐海汉安排的船队离开三亚回国。 而李凒在途中几站逗留期间的表现,也全部都被负责接待他的海汉官员记录下来发回三亚。游益汉、虞尧、石迪文对他的评价都还不错,认为李凒虽然心事重重,但仍然表现出了极好的耐心,也没有质疑海汉的行程安排。 当然最关键的考验,还是要在李凒回国之后。海汉驻军在他抵达之前几乎完全没有介入这场混乱,留给他的是一个充满迷雾的局面。 海汉当然没有指望李凒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当下的局面,接下来要看的,便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