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鹏程来海汉的时间已经不短,但还真是第一次在三亚碰到故人。其实他与这汪灏也算不上什么知交好友,否则就不会见面之后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了。当年两人同科应试,放榜之后都中了秀才,便一同在广州游玩了数日。荀鹏程家里没什么背景,中了秀才之后也没找到什么好出路,不久就回故乡去了。而这汪灏家中有人在广州府为官,之后便留在了广州。两人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在科举之后的人生轨迹也就去往了不同的方向,从此就断了来往,荀鹏程在此之前甚至都没有想过会在异国他乡再遇到汪灏。 “汪兄这是第一次来三亚?”荀鹏程见汪灏上车的时候颇为不习惯,还打量了一番这车子的构造,便主动向他问道。 “是啊,早就听闻三亚繁华胜过广州城,果然闻名不如亲见,海汉人的确是有本事,能在这南海之滨建起如此一座大城……”汪灏在车上环顾四周的热闹景象,也忍不住发出了感慨:“此地过去百年都是荒滩渔村,海汉人能变废为宝,经营出如此局面,也不知他们是如何完成的!” 荀鹏程道:“若论经商之道,海汉人的确是天下无双,远比晋商、徽商、浙商更为精明,而且事事处处都透着算计。汪兄若是有机会在这边多待一段时间,自然会慢慢了解到这边的状况。对了,还没来得及问过汪兄,这次是来三亚公干还是游玩?” 汪灏笑了笑,却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这事待会儿坐下来再慢慢说吧……我看荀兄似乎在这边已经待了不少时日,你不会是已经入籍到海汉国了吧?” 说到国籍这事,荀鹏程多少还是会感到有点尴尬,毕竟放弃大明国籍在很多人看来还是会有点数典忘祖的味道,特别是像荀鹏程这种来海汉才两年时间,真正融入到本地社会生活中的时间并不长的大明移民,更是不愿主动跟故国来人谈及国籍的问题。但从法律层面来说,荀鹏程的确是已经向海汉法典宣过誓,放弃以前的大明国民身份,加入到海汉国籍并效忠海汉国。 虽说以海汉今时今日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作为海汉国民在面对大明来客的时候并不需要自卑,但荀鹏程在大明的时候可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而来了海汉之后却并没有在这边混出个一官半职,这个海汉国民的身份实在是没什么光彩可言。如果不是最近收了一笔意外之财,让他终于得以摆脱了财务上的窘迫,他还真不想回答汪灏的这个问题。 “不瞒汪兄,在下已经来了三亚两年,的确是已经入籍海汉了。”荀鹏程最终还是坦然相告,他现在虽然说不上事业有成,但起码在海汉国民中也算是比较有钱的一拨了,只是这身份地位还得慢慢再适应一下才行。 “原来如此,那待会儿还有不少事情,要请荀兄为我释疑了。”汪灏倒没有追问荀鹏程的个人状况,而是顺势又将话题转移到了三亚的繁荣景象上。 初到三亚的人大多不免会被这里热闹的港口,繁荣而不设城防的市区,汇集各国风情的建筑,以及宽阔平整的道路所吸引,汪灏同样也不例外,对他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十分新奇。而作为过来人的荀鹏程,对于汪灏的感受其实也能理解,当初他才到三亚的时候,也同样是一副乡下人进城的状态。而眼下汪灏东张西望的模样,总算是让他对自己的海汉国民身份有了那么一点自豪感。 荀鹏程在景观大道上找了一家中档酒楼,虽然装修不如那几家高档酒楼豪华,但胜在地势好,四楼上临街的座位几乎可以将整条景观大楼尽收眼底,很适合用来招待汪灏这种初来乍到的新人。荀鹏程并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吃饭,不过以往来这里都是报社的公务应酬,吃的是公款,现在却是吃自己了。当然了,以荀鹏程今时今日的身家,就算天天来这里吃饭,短期内也不会有任何的经济压力,请汪灏吃一顿自然不在话下。 荀鹏程安心做这个东,便主动拿了菜单,轻车熟路地点了几个招牌菜,然后要了一瓶三亚特酿。汪灏见状问道:“看来荀兄是这里的常客了,来海汉定居还真是发达了啊!” “哪有什么发达,汪兄说笑了,正常水平,正常水平而已!”荀鹏程笑嘻嘻地应道。他们两人吃这一顿大概要消费三四十元,以目前的官方汇率折算成银子差不多也得要三四十两了,说起来着实已经不便宜了,肯定不是普通小老百姓日常能消费得起的水准。 这汪灏当然也并非没见过世面的底层人群,既然人家主动招呼到这种档次的酒楼来吃饭,就不难推测出荀鹏程的生活水平了。不过他若是早半个月遇到荀鹏程,也就未必会有今天这顿饭吃了,那时候的荀鹏程还在为头版文章那十元二十元的奖金绞尽脑汁,哪里会舍得来这种地方办招待。 汪灏自然而然地便问起了荀鹏程如今的生计,不过荀鹏程当然不会说自己的上一份工作是小报记者,当下便信口说道:“看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最近打算坐船出去转转,找个合适的地方开办种植园……种植园你知道吧?” 汪灏点点头道:“略有所闻,听说从大明来海汉开办种植园的商人也不少,看来是很赚钱的买卖了。” “很赚钱倒说不上,不过种植园的长期收成非常稳定,的确是不错的买卖。”荀鹏程到海汉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