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战争中,守城一方原本就占据优势,再加上对于敌方的毫无了解, 一时不查之下恐怕会让自己吃大亏。
不过,如果拉胡尔真如情报中所言,乃是一个愿意将主动权拿捏在自己手中者,那么,前方的接触是必然的。
当进入守城状态时,也就意味着自己亲手将最后的退路切去。
如同缩头王八,任杀任刮,仅仅只能有对方所处理。
如果遇到后勤警备线良好,并且时间充裕的敌军,完全可以围而不杀,等到城中守军精疲力竭,弹尽粮绝,自然可以不战而胜。
只不过,一般在行军状态之中,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点空余而出,如此之念也只能成为空口妄谈。
平常大军征战,打地便是争分夺秒,把握军战之基,已成为必然之态。
出现半分的延误,便有可能导致数万人的军团覆灭。
此前在汉中,若非蜀汉诸多军团已经被彻底牵制,该地难以得到大军支援,夏侯渊也必定不可能长久围杀于此。
不过,拉胡尔知道自家国情,婆罗门恐怕很难拍出有分量的援兵,一旦让北部王朝韦苏提婆一世出手,那么自身恐怕是前狼后虎,而不是迎来援兵。
拉胡尔在二十年前,给
北贵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伤,使得许多人都对其而恨之入骨。
大月氏民众可不是十年换一茬儿的首陀罗,自然记得如此国仇家恨。
相比较而言,或许他们对于魏国的善意恐怕还要远高于对于婆罗门。
毕竟人的忘性是极大的,一百多年前的恩怨,放在如今只能在史书之上查询,但和婆罗门百年来接连不断的摩擦,确实进入了每一个北贵族民的心底。
尽管韦苏提婆二世有着雄才大略,应当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拉胡尔也绝不会将自身的希望压在他们的身上。
其间的恩怨,于禁乐进不太清晰,但他们易位处之,把拉胡尔换成自身,援兵换作蜀汉,也就十分能明白对方心中的尴尬处境。
魏军后方无有援兵,拉胡尔也同样如此。
双方都没有拖延下去的借口,试探之战,变成决战,恐怕也未尝不可。
乐进做好了万分的准备 ,上下军团开始紧锣密鼓地排列。
而于禁也从大军之中抽出了两支军团,用以作为应对拉胡尔王牌之策。
得幸于如今所获得的军队是各家底蕴拼凑而成,他们所收割的军队力量,大多都来自于皇甫嵩当年所培养的三河五校。
因此,各种
类型的军队模板全都有之,于禁本身又是一个练兵大家,只需要按着模板去套,轻而易举便能够获得大量成型军种。
得益于率下知君皆为老祖,自身的战斗素养足够过关,所以除了少量要求严苛的军团之外,其余的转型,仅仅在几个时辰之间便可以完成。
行军靠近于葫芦山口间的路途之中,于禁便将长水营准备完毕,静心训练着另外一种兵团——大戟士!
对付重骑兵,最为合适的其实是已经逝去的鞠义所训练而出的先登死士,先登死士之中,以精锐化而闻名,几乎每一个士兵放在寻常部队之中,都拥有着足以担任百夫长以上的武力值。
如此精锐者聚集于一起,依靠着连发重弩,即便是重骑兵身上那厚实的甲胄也难以保住他们的性命。
毕竟,每一发重弩的冲击力足以按照吨来进行计数,如此恐怖的力量,即便只是一个普通的木锤都能够将钢铁打至弯曲。
即便重骑兵的甲胄没有被直接射穿,但是光是那巨大的冲击力,都足以让其筋折骨裂,摔落下马,在随后的践踏之中命销魂散!
大戟士原本是袁绍麾下的大将张郃所训出的重甲枪兵,同样采取精锐化的手段,
每一名士兵都有着将帅级别的武力。
一众兵马放弃了防御的盾牌,以双手长枪作为单一的冲阵武器,是对付骑兵的不二选择。
即便是重骑兵,也难以在大戟士组合而成的枪阵之下讨到好处!
不过,很明显的是,大戟士即便拦下了敌阵,自身也比灵魂遭受到极其惨重的伤亡,尤其是重甲骑兵,受伤之后疯狂的马匹践踏之下不知道会踩至多少人丧生。
更何况,如今他们所需要应对的,赫然是象骑兵!
大象的吨位比至于马匹,无疑是又狂升了数个档次,枪杆难以捅到大象背部,拉下奇兵的同时,自身也会因为象骑兵的踩踏而遭遇到极其沉重的损失。
并非是于禁不想训练出一只先登死士,用于在此刻对敌,只不过,这样的部队乃是鞠义的绝响,除了后者以外,几乎从未有人仿造成功过。
别看原理上只不过把甲叠厚,把弩拉满,射出去,三个步骤完全足矣,但自古而今有过无数名将试图进行仿制,最终却只能搞出来一个四不像。
更何况,随军作战的装备中,并没有携带大量的重型弩箭。
所以于禁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大戟士能够发挥出重用。
中军,各个官兵
将领已经分归其位,除了余静和乐进外,仅仅只有几名令官相随于身后。
于禁看着前方摇曳的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