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占了谁吐出来不就行了?”
张欣不确定朱高炽的纠结点。
“没有那么简单。”
朱高炽摇头。细细的跟张欣解释了一圈。
这会如果他想处理这些军队里的蛀虫贪官,也简单,全杀了就是。
侵占土地这个,一抓一个准,没有什么狡辩的余地。
但奏折里也说了,军队的人数在增加,可土地就是那么些。
有些千户百户哪怕占了下面人的地,事实上也在人家应该有的份额之内。
主要是因为有钱人在不停的买地圈地。
他们一旦把地挂名到了当官的人或者有权有势的人名下,这地还连税都不用交。
这次广西土司起事,归根究底,就是因为土地的问题。
军户没地可种。
老百姓就更没有了。
虽然说,目前还是个别地方发生的事,但一个不小心,这就是全国都可能发生的事。
听完朱高炽的说明,张欣这会觉得她之前犹豫过的,要不要阻拦公爹征漠北一事不是问题了。
国内土地少,那就往外扩。
必须不能拦着,还要支持到底把外面打趴下才行。
这也解决了她上辈子的一个疑问,明知朝廷财政紧张,朱高炽还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出了粮草供公爹挥霍。
估计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田地被侵占的事发生了。
可惜财政窘迫,北伐不彻底,这几次亲征劳民伤财的比重更大一些,朝上怨声载道。
张欣于是问道:
“王叔们,总有能干出点成绩来的吧。”
“开疆辟土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成的。”
朱高炽不敢想得太乐观。
哪怕叔叔们给力。
只要人口滋生的速度比开疆辟土的速度快。
那么,问题还是一样存在。
“我倒有个想法。”
张欣想了想,打算打出一张她酝酿了很久的牌。
“说说看?”
“京城我不是有个大院么,有好些个孤儿,娘是汉人,爹不是。有几个长得几乎没有汉人的模样,这次我让他们里面岁数合适的全部去考了国子校。超龄的也被耿老爷子看中了,这会都在国子校里上学。”
张欣这人
“鞑靼还是瓦剌还是兀良哈?”
朱高炽一听就懂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鞑靼的。”
“走走走,进屋里慢慢说。”
朱高炽来兴致了。
张欣也从善如流。
回到产房的时候,包氏跟吴尚宫又是一脸的郁卒加怨念的看着朱高炽。
朱高炽只当看不见,扶着张欣就往里间走。
挥退了所有人,张欣半躺着,朱高炽一边伺候张欣吃水果,一边继续进行两个人的对话。
张欣回来之前,其实对自己不够聪明是有认知的。
所以,从来没有停下过看书,读史的进修行为。
海贸搞钱,研究粮食增产,这两样对于她来说,也不算特别难的事情。
但涉及到打仗,就确实没什么头绪。
但有在永乐朝的看着公爹打了五次的经验打底。
好赖也是摸索出了一点粗浅的想法。
实际上北征漠北,不是五次,是六次,第一次并不是朱棣亲征,而是派了十万大军出去。
那会辽王,谷王,跟宁王都被正式改封到了南方。
于是整个北边的防线实际上是向南撤退,西辽河流域跟肥美的河套被弃守了。
当时朵颜三部,也就是兀良哈部,因为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请求朱棣进入西辽河一带游牧。
兀良哈原本是活跃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如果南迁,不稳定因素因素太多,朱棣就拒绝了人家的请求,于是兀良哈明面上没有跟明朝反目,实际上却是经常伪装成贼寇侵扰北边百姓。
鞑靼,是北元皇族血脉,也是北元留下的人里最强的一部。
朱棣就派人去鞑靼要求鞑靼称臣纳贡。
结果明朝使臣直接被杀了。
朱棣彻底暴怒,十万大军远征鞑靼,然后十万人全军覆没,五位主将全部战死疆场。
这才逼得朱棣不得不亲征漠北。
这五次亲征里,鞑靼的本雅失里大汗被瓦剌刺杀,丞相阿鲁台称臣,被封为和宁王。
鞑靼衰落后,瓦剌崛起,跟明朝硬碰硬以后,瓦剌被重创,过了没多久,瓦剌首领马哈木意外死亡。
马哈木一倒下,鞑靼又崛起了,还围攻北边重镇兴和所,杀了兴和所的指挥使。
朱棣再度被激怒亲征,没找到人,回来时顺手打了兀良哈。
等朱棣回了京城,鞑靼又跑了回来骚扰边境,正好遇上了被明军打了的兀良哈,这两部自己就干了起来,鞑靼输了,朱棣坐收渔翁之利,鞑靼王子也先土干投降明朝,被封为忠勇王。
朱棣找回了一些面子以后,离开北地。
结果,鞑靼原来那位被封为和宁王的丞相阿鲁哈带军侵扰大同,开平。
朱棣带大军再次北上,阿鲁哈又逃了。
总的来说,这六次北征,蒙古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