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其他类型>北朝帝业> 0181 争给奉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81 争给奉养(1 / 2)

因有身高这样的指标限制,今日商原见征的乡勇数量虽然很多,但最终能够进入校场的,却只有五百多人。

不过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负重、抬举等各项基本的体能筛查。能够进入校场的,都是身高力足的健壮乡丁,经年从事体力劳动者不乏,体能上倒也没有明显的差距。

但是由于李泰制定的选募标准过高,各项环节里还是陆陆续续筛除了百余人,最终只有三百多人进入到了军技演练环节。

“选士如此尚精,可见李郎所部尽勇。怪不得前在北州,仅凭数百之众便可游击千里、无人能阻!”

看到这里,宇文导又忍不住感慨道。

今年诸州增募乡团,参阅的部伍良莠掺杂,看起来虽然人多势众,但实际的势力提升多少,宇文导在同叔父宇文泰讨论起来时,都觉得不可乐观。

但通过去年到今年的氛围渲染,关西诸境豪强们招募乡勇部曲的势头已经形成。

这样的势头从正面去看,那就是豪强乡士皆忠勤王事、民心可用,但也不是没有负面的影响。

乡团武装虽然扩大起来,但真正能够投入一线作战的部伍却寥寥无几,大多军容不堪、军纪败坏。

霸府因此聚力有限,反倒是豪强私曲进一步扩大,地方行政困扰诸多,就连诸州编户都大受影响,耕牧生产萎缩不少。

所以接下来该要怎么发展武装军备,宇文家叔侄俩也是颇感苦恼。

李泰不贪势众、唯取精兵的做法,倒是让宇文导眼前一亮。这倒也不算是多么高明的做法,只不过在一水的滥扩之中让人倍感清新。

“若是寻常不知兵者,作此赞言我欣然领受。但章武公精熟戎务,令人敬仰,我实在不敢自夸旧事。”

李泰闻言后连忙说道,老实说宇文导的到来实在是让他颇感不自在。

虽然宇文家也不算西魏皇家,但毕竟也是实际的霸府老大,当着宇文导的面选募自己的私军,真的是让人颇感刺激。

尽管世道风气如此,但为上者总是会有集权的需求和欲望,兴许哪根筋搭错了,就能在他的行为中挑出各种错误。

“我倒不觉得是谬赞,凡所知兵者则必量力而行。量人量己,量国量民,若无此诸种思量,虽常胜之将,也只是勇莽下才,成于侥幸,毁于运数,或可恃之斗于方寸,但却不可大事系之。”

宇文导又正色说道:“今年以来,劳民伤治之风渐炽,循小成大之功却乏。之前李郎你遣员告变,台府计议未决,变乱便已平定,可以称得上是近年以来戎治典范。所以我向大行台力荐,李郎可以授大。知你在乡募士扩军,我便来观阵仗,果然风格不违前事,让人欣慰啊!”

听到宇文导这么说,李泰才知道原来自己得任大都督还有对方发声力挺的缘故。

他倒不觉得宇文导这么说是在刻意卖好,必然是真有其事。现在说出来,也只是因为自己的治军思路与之不谋而合,所以才有感而发。

一边起身向宇文导道谢的同时,李泰也不免在心里暗暗将宇文护与之做比较。

这兄弟俩年龄差距并不大,但彼此的性格和对人事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宇文导要更加的老成内敛,虽然出身将门且荣居霸府留守,却并不是一个好大喜功、表现自己的人,相比宇文护的确是更加的稳重周全。

只可惜其人去世太早,没有站上历史舞台中心表现的机会,若在宇文泰去世时由其人接掌局面,可能会少许多血腥残忍、同室操戈的惨剧。

不过李泰之所以合了宇文导的心意,也的确是凑巧,他何尝不想大手一挥、招兵数万啊,毕竟兵精跟兵多又不冲突,关键是养不起。

而且招募兵员太多的话,单单跟州郡扯皮部曲户籍归属就挺麻烦,起码在宇文导这里,他就明确表示不希望太多籍户入军。

两人这里谈话告一段落,旁边一席却又站起一人抱拳说道:“李郎选卒的确精勇可观,但毕竟数少,散诸郡县剿除匪徒恐怕不足力使罢?”

乡野盗匪是一个让人头疼的治安隐患,当李泰提出接揽此事的时候,许多郡县主官也都乐见其成,但心中也有一些疑虑,最重要的就是李泰究竟有没有能力做到?

虽然说西魏的主力集中在黄河沿岸布防,但关内诸州也不唯李泰这一支武装力量。

且不说诸州郡新近组织起来的许多乡团武装,一些从前线撤回的军头部曲们也散在内陆州郡寄食,若那些盗匪真能随手剿灭,也不会到现在都存在于郊野中不断扰民。

虽然李泰新在北州杀胡报捷并受赏,但毕竟耳闻为虚。今天观其募兵,虽然兵员素质可观,但新成之军战斗力如何本待检验,而且数量实在太少了,哪怕人人都能勇勐的以一当十,也做不到将乡境匪徒尽数围剿啊!

若是贸然将其部伍引入境中,即便是有所杀伤,可若不能完全围剿,也只是徒增怨憎仇视。

李泰总不会长久率兵驻守他们境域之内,一旦强兵撤离,匪徒们就极有可能卷土重来,劫掠报复,到时候受害或许会更深。

李泰听到这质疑声,示意那人先行落座,看了一眼上席的宇文导,还是决定将他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