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革命,从受封秦王开始!> 第143章 挤兑风波,物价疯涨(求订阅!)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挤兑风波,物价疯涨(求订阅!)(1 / 3)

冒着热气的羊汤馆子,在风雪中散发着让人魂牵梦萦的香气。

“老板,来六个馍!”

两个身穿暗青色甲胄的男子走进包子铺高声道:

“再来两碗羊汤!”

“一碗干泡,一碗口汤!”

“哟,二位爷。”

“小店今天没有白馍了,只剩下黄面馍和黑面馍,您看?”

店家歉意道:“从昨天起,城里就买不到白面了,您多担待。”

两位男子对视一眼,没多说什么,摆摆手赶紧让店家上馍。

不多久,店家便端出六个馍,两个大碗。

朱樉手中慢条斯理掰着黄面馍,看向室外的风雪。

“爷,这点事还是我来吧。”

冯唐汉看向朱樉手里的黄面馍馍。

“您等着吃就行了。”

“唐汉,咱还没娇气到那种地步。”朱樉手里动作不停,笑笑道:“不过竟然连羊肉泡馍店里也没了白面馍。”

“咱们也就只能尝尝这味道不正宗的黄面馍。”

冯唐汉闻言立马就想起,刚刚路过粮食交易所的场景。

排着数百米长队的民众,在天寒地冻中一点点地向前移动。

想要用自己手上的粮票,从粮食交易所内换取到粮食。

每个人都想要将持有全部的粮票,换成粮食。

秦王府发行的粮票,其实还略有区别。

有不同的分类,麦粒、稻米,粗米、精米、粗面、细面等等不同级别。

普通民众手里最多的还是麦粒、稻米这类粮票。

精米、精面小门小户过年的时候,都不一定吃得上。

只有那些朱门大户,才能够日日吃上。

也因此,精米、精面的溢价其实非常严重。

一斤精米粮票,在交易所换成稻米,能换到三斤的票。

但是在民间交易市场,一张一斤的精米粮票,能换到五斤左右的稻米。

当然,也有人想过自己换带壳稻米回来,去壳之后高价出售。

不过做过一段时间后,便发现没用。

粮食交易所的精米,都是精选过的水稻品种。

看起来洁白如玉,颗颗圆润,和用普通稻米磨出来的压根是两种东西。

“爷,咱们还要继续等下去吗?”

冯唐汉打量一番四周,发觉没有人注意,才小声说道:

“这几天老百姓的怨声可是不小了。”

“现在粮食交易所每天限制每人只能换十斤粮食,已经引起许多恐慌。”

“往后粮食交易所排队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真不是冯唐汉危言耸听,这几日他在西安城内的各个坊市都走过。

不少人都抱怨,现在市面上的粮价越来越贵,粮交所内的粮食又限量供应。

关中的粮食,民间也有自发的交易,多数还是用洪武通宝,也有少量用的秦王粮票。

但是自发交易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人,还是要到粮食交易所买粮或者换粮。

三天前,粮食的兑换还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然而就在两天前,西安城内的各个粮食交易所出现许多人,持着一千斤、一万斤的粮票。

几个粮食交易所的人,一开始也没多想。

结果手持大额票据来兑换的人越来越多。

到最后,一家交易所内甚至有人拿着票面上百万斤粮食的票据来兑换。

要不是票面印记和持有人的指纹、签字,全部都能对得上。

交易所差点以为有人伪造票据,想要从交易所骗走粮食。

最后层层上报到朱樉面前,才拍板兑换给他们。

朱樉还特意暗中叮嘱,将那些存储时间较长的陈粮换给他们。

打定主意认为,他们不会认真检查这百万斤粮食。

“不着急,再等几天。”

朱樉将掰好馍的碗,放在桌子一角。

“他们的资金池快要见底了,再过两天,我叫他们把这么多年攒下的老底都吐出来!”

和朱樉对着干的,就是以陈家为首的关陇世家。

“这几天时间,他们最少拿出了四百万斤粮票,以为能够逼近我们的底线。”

“实际上,还离得远着呢!”

朱樉在西安城储存的粮食,其实远远超过六百万斤。

他们从秦王府内部得到的六百斤消息,仅仅是王府官仓的粮食。

并不包括秦王军和周边工坊粮仓存放的粮食。

尤其是军仓的粮食。

朱樉一直在有意识储备。

如今军仓中的粮食,足够五万大军吃上一整年。

这些全部加在一起,大约有一百万石粮食,折合约两亿多斤!

别说是西安城内这几十万户吃一个月,就是吃一年也绰绰有余!

说话间,店家将两碗煮好的羊肉泡馍端上桌。

“两位爷,这碗是干拌,这碗是口汤。”

“你们慢慢用,慢慢吃。”

一碗汤多些,一碗则是吸干了汤汁。

朱樉挽起袖子,将汤多些的那碗推到冯唐汉面前。

“吃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