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守卫带来一条重要的消息。
崔博回来了。
这让王安和老典史双双大喜。
他的到来,也就意味着,从沿海数州筹集的粮食,终于正式抵京了。
有了这批粮食,王安就可以放开手脚,和京城那些投机粮商好好掰掰腕子。
这其中,自然有王安的谋划,更多却是崔博给力。
不愧是广陵崔家的人,短短时间就筹集了这么多粮食,撇开家族的部分因素不谈,他本身的能力也是不可小觑。
王安很庆幸,自己是和这样的人合作。
若是换一个平庸之辈,怕是再多两倍的时间,也完不成这个任务。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没粮,王安后续再精彩的谋划,也将胎死腹中,惨无用武之地。
两方在衙门的正厅见面,见过礼后,分主次落座。
王安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崔先生这趟辛苦了,本宫感激不尽,不知这批粮食现有多少?”
脸上还带着风尘之色的崔博,喝口茶,润了润喉咙,这才慢条斯理地笑着开口:
“殿下无须客气,在下也就帮忙跑跑腿而已,算不得辛苦。”
生性内敛的崔博毫不居功自傲,摆摆手,开始
汇报:“至于这批粮食,目前是第一批,只有五十万石,殿下需要的两百万石,后面会陆续在十天内到达。”
“十天?”
王安沉吟片刻,转头看着老典史。
“殿下放心,我们前期的库存,加上崔先生运来的这批粮食,足够支撑我们十天的计划。”
老典史作为帮王安管理后勤的,对于自家的家底,可谓门清。
听他这么一说,王安当即放心下来,轻轻一拍桌子,神情跃跃欲试:
“好!之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东风已到,正是我们大展拳脚的时候。”
“大展拳脚?”
崔博赶紧放下茶杯,捋了捋颔下的短须,忽然想到什么,眼中随即露出震惊之色:
“殿下需要这么多粮食,莫非准备一次性投放到市场……不对,嘶……殿下难道是想平抑粮价,和京城那些投机商人赌上一把?”
这可是一场豪赌,要知道,京城里打算借着这波粮荒发财的,可是大有人在。
贸然和这么多势力作对,还是一己之力,太得罪人,多少显得有些不太明智。
而期间的阻挠和风险,也是可想而知。
正因为明白这其中的利害,才让崔博对王安
越发刮目相看。
其实一开始,崔博找上王安,只是奉家族之命行事,提前接触未来可能的皇位继承人,以便为家族未来铺路。
但,他却并不觉得王安能顺利继承皇位。
不仅是他,就连崔家也是这么认为,他们最初的优先选择,其实是昌王和恵王。
然而凡事讲个先来后到,他们心仪的合作伙伴,竟被其他世家捷足先登。
万般无奈之下,崔家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找上王安。
也就是说,王安从一开始就是个b计划,和备胎差不多。
因此,就连派来和他联系的崔博,也并非崔家最出色的一个。
崔博没料到家族会安排自己出马,原以为拉拢这个传说中的纨绔太子,只是走一遍流程,并不奢望对方能带给自己什么回报。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从第一次见面开始,他就察觉到少年太子的不简单。
如今,王安不声不响,居然憋了这么一个大招。
这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吗?
要知道,在这个近乎礼崩乐坏,人人都抓破头皮想方设法捞钱的时代。
像王安这样,情愿自己亏一大笔钱,也要保证百姓吃上低价粮,真正为百姓考虑
的人,已经不多了。
尽管这其中,固然有为上者的一份责任,但即便抛开这些,这份为国为民之心亦是难得。
听到崔博一语便道出玄机,王安知道瞒不住,点头笑道:“不愧是广陵崔家出身,先生猜得不错,为了这件事,本宫已经筹划多时……”
他说到这,给老典史一个眼色,示意后续由老典史来说,毕竟,具体的布置和筹备,他并没有老典史来得清楚。
老典史清了清嗓子,缓缓将一系列准备告知给崔博,最后拱手请求道:
“太子殿下一心为民之心,令老夫十分感动,还请崔先生知道计划后,暂时勿要流传出去,老夫在此拜谢了。”
崔博神色一动,赶紧起身还礼:“典史大人使不得,此计划关乎京城百姓的生计,亦是关乎殿下的心血,在下知晓轻重,岂会做出那些,令殿下计划付诸东流的荒唐之举。”
老典史放下心来,也是起身行礼:“崔先生高义,是老夫孟浪了。”
“在下一介平民,典史大人无须这般客气。”
待到两人前后坐下,崔博端起茶杯,送到唇间又放了下去,微微皱眉道:“殿下,有句话在下还是不
吐不快。”
王安看了他一眼,伸手示意:“先生不妨直言。”
崔博点点头:“那在下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殿下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