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历史军事>江湖行>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中平六年(一百三十四)外传·云长(十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中平六年(一百三十四)外传·云长(十四)(1 / 3)

26

曹操收拾败军后回了许都,留下大将曹仁镇守荆州。但曹仁又哪里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手,在他二人合力之下接连败退,于是深沟高垒闭门不战,以避孙刘联军的锐气。

此时老大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叫我率军绝其北道,把江陵和荆州南部四郡的北部通道给封锁住了。老大便亲自带着老三和赵云他们南下连取长沙、零陵、武陵和桂阳四郡,一时间军民响应,老大的声望水涨船高。期间为了完全得到刘琦的荆州主力,不知道是老大下得手还是诸葛亮下的毒,反正刘表的长子刘琦在行军途中不明不白的死了。老大草草地位他发了丧,便把刘琦的部队全部收拢到了自己麾下。

面对老大的得寸进尺,在荆州之地上的胡作非为,孙权方面多次表示不满,意思是你孤穷刘备本来是投靠于我躲避曹操侵害的,现在我东吴举全境之力打垮了曹操,你刘备却偷偷摸摸在后方蚕食荆州的土地。于是孙刘联军屡次险些动兵,周瑜和诸葛亮也两两罢兵各自回营,不再继续北上进攻曹操的势力范围。

当时曹军刚刚在赤壁一战元气大损,要是诸葛亮和周瑜联起手来继续猛攻曹仁,曹仁必然抵挡不住。然后孙刘联军继续高歌猛进,打下许都擒杀曹操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诸葛亮和周瑜好像心照不宣似的,两个人都十分有默契地在某一时刻同时撤军,给曹军留下了十足的喘息时间。不久曹仁的援军增至,再想进军许都已然不太可能了。我和老三说起这件事,老三竟然幽怨地说道:“起初我也没想明白这件事,直到近来诸葛亮和周瑜同时收兵我才突然醒悟过来——打一开始,从根本上来说,诸葛亮和周瑜就都不希望曹操会在这次战争中被擒或者死去!”

我听得有些不可置信,不高兴地说老三道:“你在胡说八道什么,捉住曹操一举击溃北方势力,难道不是每个人心中的愿望吗?”

老三郑重其事道:“是!但是目前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达成,而且就算在这场战争中即使曹操不幸被活捉了来,他们最后也得客客气气恭恭敬敬再把曹操送还回去,而且还要一路加强护卫,免得曹操被四方流寇或者各路诸侯所刺杀掉。”

我完全听不懂老三的意思,问道:“为什么,那诸葛亮和周瑜号称神机妙算无法无天

,他们为什么这么畏惧曹操?而且看起来他们也根本不像是会害怕曹操的人啊!而且不说别人,假设曹操落在了我们手上,或者那天我在华容道没有放走曹操,那么仅凭咱们老大的脾气,也绝对不可能叫曹操活过明年的啊!”

老三摇摇头说道:“不,你错了,老大现在任由诸葛亮指手画脚,只要诸葛亮不让他杀曹操,老大是绝对不会动曹操一根手指头的。而且诸葛亮这件事是有理有据,只要说给老大知晓,老大就算再不喜欢曹操,现在也决计不敢对曹操下黑手的。”

我问老三道:“那究竟是个什么理由,才使得这些个心狠手辣的人各个都如此畏惧曹操?”

老三望着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因为曹操不能死,绝对不能死。曹操一旦死了,北方立即进入军阀混战的局面,那些原本被曹操镇压遏制住的各方势力都会趁着天下大乱而出头抢一阵风头分一杯羹。”

我不解道:“那这样很好啊,北方越乱不就对我们越有利么,到时候只需要跟孙权商量好,咱们两家继续北上,然后消灭掉那些弱小的又爱惹是生非的小诸侯们不就好了?如此一来天子也可以回归正统,不必再畏畏缩缩活在曹营的专权之中,到时候不论是老大迎立了天子也好,孙权接回了皇帝也罢,都要比以前天子在许昌时要活的自在舒心吧!”

老三听了以后就笑着对我说道:“二哥啊,咱们都这把年纪了,你咋还是这么天真呢!”我纳闷道:“我怎么就天真了!?”老三接着说道:“先不说别的啊,不管将来谁打败了许都的曹军,接回了天子,所做之事无外乎和曹操一模一样。又或者说做得好的呢会跟曹操一样奉天子以令不臣,做得不好的就和董卓一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侍奉天子这件事情听起来很汉室忠臣,可是这块金字招牌在手里烫不烫手也只有自己本人知道。要知道天子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会成为其他诸侯勤王平叛的大好借口,就算曹操这么忠心耿耿为天子谋划这个布置那个,讨伐四方叛乱之臣,到头来不还是被世人以‘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这样的口舌之污中伤。所以即使孙刘联军北上击破许昌,天子的何去何从也是一桩极其头疼的事情,既不能放着不管,又不能拥立在自己治下,不然非但带不来半点好

处,反而给自己惹上无尽的后患。”

我听了不由得感慨道:“如此说来,这些年曹操对待天子还真是做得很不错了,换了别人都不见得有他做得这么全面到位。”

老三点点头,接着说道:“此时天子的处置是一回事,另一回事就是目前仅凭孙刘联军的气力根本没能力打过长江以北。咱们手下就这一两万的人手也就算了,孙权那边撑死顶多再拿出三万人也是到达极限了。我们两家合起来刚刚好足够把许昌打下来,或者刚好足够消灭的曹操的残余势力。可是接下来等着我们的则是西凉几十万铁骑的长驱直入,和北方辽西的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