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历史军事>江湖行>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平六年(八十五)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平六年(八十五)(1 / 2)

先帝还在时有个习惯,就是一打仗就喜欢去南匈奴借兵。一来是南匈奴这些年和朝廷关系不错,自从于夫罗继任单于以后尤其和朝廷走往密切,南边但凡有点风吹草动朝廷就会派人向南匈奴求助,而于夫罗也十分享受大汉朝廷对于他的封赏嘉奖。这匈奴和朝廷自从西汉时期就战争不断,朝廷这边更是名将辈出,几次三番打得匈奴落荒北逃,而到了于夫罗这一代开始致力于和朝廷修复关系,再加上动不动就帮朝廷冲锋陷阵,因此两边关系格外密切。二来就是这南匈奴骑兵本来就是北方霸主,匈奴人无农耕可言,从小就生长在马背上,弓马自然不是汉人可以比拟。而南匈奴中的精锐更是个中好手,他们被于夫罗抽调出来专门成立了一支精锐骑兵部队,用来听从朝廷的指令东征西讨,这些年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平四年,马腾和韩遂等人在凉州一带叛乱,先帝命太尉张温率领乌桓骑兵伙同于夫罗的南匈奴精锐骑兵去讨伐凉州叛军。在这期间,战争贩子公孙瓒和中山太守张纯因为乌桓骑兵的兵权由谁掌控一事发生争执,一来二去之间公孙瓒惹恼了张纯,张纯一怒之下也不去参加讨伐西凉叛军的战事了,反而联合了乌桓首领丘力居直接反了,

接着张纯率领军队劫略蓟中一带,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聚众至十余万人屯兵肥如,掠夺幽州、冀州。此时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后来更是自称天子,着实把先帝气得不轻。

虽然一同前去西凉参加战事的乌桓一支出了变故,但是于夫罗的南匈奴这边也不好过。由于于夫罗太喜欢彰显战功,成日里出兵帮助朝廷平定各地叛乱,连年的征战和死伤让南匈奴族人心生不满,终日里提心吊胆怕去抓走充兵打仗。于是借着这次于夫罗再度出兵南下的时候,南匈奴部落索性直接也发动了政变,杀死了于夫罗的父亲,拥立须卜骨都侯为新的单于。

于夫罗领兵在外,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十分惊恐。他本想直接带领手下这一万多人的南匈奴精锐骑兵反攻回去,可是手下诸人一听到要回去屠杀自己族人,纷纷表示不同意此事。于夫罗也担心一旦率军回去,很有可能部下就会反叛,到时候反而帮着须卜骨都侯掉转过头来对付自己,那岂不是和白白送死没有两样了吗?

于是走投无路的于夫罗心想既然长久以来都在帮朝廷辗转各地平叛,如今又是因为再度出兵帮助朝廷才导致自己族人不满,思来想去这源头都是因为

朝廷而起,加上这么多年来自己为朝廷立下的汗马功劳,以及平素里自己和朝廷那份坚固不破的交情,于夫罗自信满满地以为只要见到先帝陈述厉害,朝廷就会广发精兵帮助自己北上复国。

可是于夫罗运气不好,当他来到京中求见先帝的时候已是中平五年,那时的先帝已经病入膏肓,根本没有力气接见于夫罗。当时十常侍之首蹇硕寸步不离地照顾着先帝,对军国大事也并不上心,所以就把接见于夫罗的事情安排给了中常侍张让。张让身为一个足不出宫的宦官,哪里懂得南匈奴和朝廷这些复杂关系和过往,一听到于夫罗要来借兵反攻匈奴立时就烦了,心道先帝都病成这个样子了,国内到处战火未平,哪里还有闲于人等陪你去出兵复国。况且张让虽然不懂军事,可是南匈奴的大名他可是听说过,张让心里一直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不动声色间就给朝廷推辞了一个极为难缠的任务,要是朝廷出兵去攻打南匈奴指不定要死多少人,他张让虽然贪得无厌,但是在军国大事上还是十分体恤自己国家的士兵和百姓的。

因此张让连哄带骗,三言两句就把于夫罗打发走了,之后又觉得此事甚微,于是也就没向先帝禀报。所以先帝后来一直到驾崩都不知道

他的好朋友于夫罗受了何等委屈,而于夫罗当日在宫中面对张让,口舌笨拙的他又哪里是整日里勾心斗角的张让的对手。所以于夫罗被扫地出宫以后还没弄明白这中间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什么一向关系如此密切的朝廷忽然就像翻脸一样不认账了,就算皇帝本人身患重疾,起码也得派个知其底细的人来和自己谈判吧,可是没想到随随便便就弄了个宦官把自己糊弄走了,于夫罗出得宫来是越想越气,越气越窝囊。

此时的于夫罗带领一万南匈奴精锐骑兵,是北上不得回家,留在中原又无处可去,自己所带兵粮日渐减少,这一万多人将来如何吃饭过活都是问题。郁郁之下于夫罗不敢在洛阳一带久留,怕引起朝廷不必要的误会,毕竟带领着万人规模的匈奴军队在汉人的国都附近晃荡肯定是会引发冲突的。此前又因为帮助朝廷多次南下平叛,各地残余叛军现在也虎视眈眈盯着他,于夫罗不敢乱跑,无奈之下只得把部队往河东郡北面一带游荡。

然而在河东郡临汾一带的白波谷中,盘踞着以郭太为首的十万叛军在此驻扎。本身白波军的规模也没有如此庞大,都是因为黄巾之乱被平叛以后各地零散的贼军都汇集此地,归于郭太的统治之下,和北

方的黑山军张燕共同吸纳了当年起义失败的叛军流兵。

于夫罗身边有两员大将,文有右贤王呼厨泉,是于夫罗的亲生兄弟。武有身份不详的左大将,全身赤红重甲,使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