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那段历史,对刘邦来说还挺新鲜。
虽然他亲身经历过王朝末年,但汉末的乱局,和他当年还不太一样。
秦二世登基后,彼时六国贵族还未彻底消亡,虽然有陈胜吴广带头起义,但实际上还是六国在报昔日国仇家恨。
他们还借着这个名头,占据了大义,让自己从造反变成了义军,不至于失去人心。
而汉传承到汉少帝刘辩,已经数百年过去了,再无什么前朝余孽,都以汉人自居。
刘邦很好奇,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占据大义的。
毕竟造反这件事,大义还是很重要的。
义军乱军,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汉少帝刘辩,一个娃娃,刘邦也不好多责怪什么。
想重新提拔外戚抗衡权宦,是个好法子,但他没用好。
当看见外戚和宦官同归于尽,董卓率边军入京执掌大权时,刘邦叹了口气。
连京城中的兵马都没有握在手中,哪来的胆子命一个战功赫赫的边军将领入京啊?
一不是亲信,二不是故旧,身为皇帝,还非要将希望全部寄托到他人身上.....
刘邦叹了口气,扭头对正在用衣服擦手的朱见深认真道:“见深。”
朱见深闻言头也不抬,起身向屋外走去。
过了一会又哒哒的跑了回来,在门口露出半个身子,问道:“父皇,这回要拿什么?”
刘邦捂着脸沉默了一会,接着抬手将朱见深召到身边,认真道:“乃公教你第二件事。
身为皇帝,永远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名声而确定一个人是好是坏。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记住了么?”
朱见深点点头,疑惑道:“您为什么说这个。”
“记住了就坐过来,他日乃公若是考你你没记住,当心你的钱匣子!”刘邦恶狠狠威胁道。
朱见深悚然一惊,连忙坐下,扬起脑袋露出一副乖巧的表情。
“你...算了,随你吧。”
刘邦无力的摆摆手,边看边对身边的朱见深讲解。
宫闱权谋之事太过复杂,先教他如何识人,这是要事。
不说知人善用,起码要分清忠奸能愚,省得以后被人骗得团团转。
朱见深听了一会,忽然道;“父皇,您是在说全相平话三国志么?
儿臣听说过!”
见刘邦点头,朱见深立马得意一笑,有些兴奋的举起双手,手舞足蹈道:“我还知道,那蜀汉大将关羽,一人过五关斩六将,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可威风了!
他兄弟张飞也是如此,两人......”
“少听点话本。”刘邦毫不留情的打击道:“哪有人能以一敌万,昔日项羽也做不到,以后你......等等,你刚说什么?”
“张飞啊。”朱见深放下小手,有些失落。
“前一句。”刘邦追问道。
“关羽。”朱见深被问的一脸茫然。
“你刚才是不是说蜀汉了?”
朱见深犹豫着点了点头。
刘邦闻言长出了一口气,心中的疑惑烟消云散。
汉昭烈帝,乃公总算找到你了。
之前他看史书,从头到尾都没有找到昭烈帝这个谥号,还以为那个老翁和他说的是后人杜撰出的戏文。
此刻听到肯定的回答,他也不再犹豫,快速翻动书页,没多久便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刘备,织席贩履出身。前半生漂泊不定,五十九岁才有了立足之地。
当看到刘备进位为汉中王时,刘邦突然会心一笑,喃喃道:“竖子,这是想走乃公的路啊。”
但笑容只持续了一瞬,刘邦面色突然变得凝重了起来。
若换做是自己,该如何兴复汉室?
此时三国鼎立,汉室名存实亡。
抛开这层不说,那占据北境,挟天子夺大义的曹操,其实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原的人。
东吴和蜀汉,胜算都太小了。
昔年自己能从汉中起兵,和项羽争天下,是因为项羽将大片土地都分封出去,且项羽孤傲,致使众人离心离德,自己方能和他有一战之力。
若是项羽有曹操的权谋手腕,胜负犹未可知。
打仗,打得就是国力钱粮。
就算是韩信,也不可能凭空变出士卒。
联吴抗曹,自己也会这么做。
但荆州一地,就要好好商榷了。
说到底,借荆州一事,短期来看,缓解了蜀汉的压力,从长期来看,却为联盟之间的争端埋下了种子。
如果先与东吴合力,将曹操从荆州一地赶出去,在分功时派能说会道之士去东吴哭穷,再行借地一事......
蜀汉和东吴之间天险无数,命一员老持承重的将领镇守此地,只要东吴不大举进攻,此地可保不失。
到那时,就算东吴回过味来,想要派兵夺回此地,那自己占据大义,顺势和曹操结盟,两相夹攻,又能吞并东吴不少......大义!
刘邦一拍脑门,苦笑着摇了摇头。
自己差点忘了,刘备已经视曹操为汉贼,与其势不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