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其他类型>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九十八章 三家分褚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八章 三家分褚(2 / 3)

好事,梧国和琰国都是极为感兴趣,尤其是琰国。

他们没想到即使自己没出兵帮忙,结果在分好处的时候都还有他们一份,一时间对李皓是感恩戴德。

琰国皇帝亲自手拟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国书送来,表达了两国兄弟之国的邦交,并且还告诉李皓。

愿意送一位名副其实的公主过来嫁给李皓,加深两国情谊。

对此,李皓为了两国友好,只能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倒是杨行远在知道,李皓还邀请了琰国之后,多少是有些不高兴的,觉得宿梧两国参与瓜分就行。

李皓为此也写信去安抚了一番,明确告知让琰国参与进来的好处。

首先若是不让琰国参与,难道琰国人就能听话的在一边当摆设,要知道琰国现如今的国力,可不比战后大败的梧国差上多少。

万一要是被安国给拉了去,转而向着梧国腹地捅刀子,到时不仅可能瓜分不了褚国,反而梧国会承受安、琰两国的夹击。

杨行远经历过一次惨败,此时倒也是听劝,最终是同意了下来。

只不过对于具体的城池分割,梧、琰两国还有些矛盾。

可只要宿国利益得到保证,并且大方向没错,这点具体细节问题,李皓就没心思管了,也愿意由得他们去闹。

毕竟他们要是真的团结一致了,李皓后面再想打还更麻烦。

在宿、梧、琰三国的合力进攻下,褚国兵马节节败退。

这一场灭国之战在一年以后,以戚纪祥手捧玉玺出城投降而告终,至此建立六十五年的褚国正式灭亡,中原就只剩下了四国在分庭抗礼。

不过在李皓看来,这还是有些多了,毕竟三角关系一般比较稳固,四角多少是有些不牢靠。

而且随着战后格局的改变,四国的也相应调整了下各自政策。

李隼对于宿国的忌惮是越来越重,可表现在明面上,却是越加亲近,直接拉着初月的关系,和李皓拉起了亲戚。

可在暗地里,李隼则是在拉拢琰国,希望以此来分化宿国的助力。

并且对于梧国,李隼的态度也趋于缓和,甚至愿意还给梧国一些之前所占的领土。

可惜杨行远对李隼的恨意太重了,坚决不愿意与安国靠近,甚至还将这些事直接告诉了李皓,并想要挑拨李皓一起进攻琰国。

杨行远在之前瓜分褚国时,占到了不少便宜,借此也恢复了一些国力。

而且基于他是最坚定支持与宿国联合的,也让他重新在梧国树立了自身威望,于是便想要再现一下这种场面。

只是李皓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毕竟刚占的领地,还需要好好消化。

因此李皓只是派人去敲打了一下琰国,让他们不要太出格,便没有再管。

在这难得平静的数年之中,李皓便把自己新政给重新实施了起来,并直接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

力图在这五年之中,将土地改革给实施起来,并大力建设起初步的工业化。

当然,李皓要做的土地改革,也不是像近现代那样,而是采用了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政策。

在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李皓一直认为,最有能力的就是雍正。

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就这三条帮大清续命了一百多年。

不过宿国这里,本来对于士绅大族就是要收税的,而且也没有明文对火耗问题的宽容,因此前两条倒是不用管,只需要把监察做好就行。

而丁税却是一直存在,所以摊丁入亩就需要来完成了。

将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

以此让人口与土地剥离,只需要控制地主如实上缴税额,农民就可以彻底放开了去传宗接代。

要知道在古代,人口就是最大的财富,无论是做工和务农,都需要人去做。

不过这个前提,是能有足够的粮食去养活,否则就成了灾难。

但这方面,李皓早就做好了准备,各种种植技术和肥料的研发工作,义学一直都在推进,此时正好就到了发力的时候。

而且把这件事现在做了,也是方便尽早来铲除祸患。

毕竟这些大地主们,可不会因为李皓的一道政令,就愿意乖乖的纳税。

当这道政令下达的那一天开始,朝堂上就没再安静过,每日都有如山堆般的奏折送到李皓面前,其中核心观点只有一条。

告诉李皓,这摊丁入亩的政策会祸国殃民,希望李皓将其废止。

只可惜李皓能被他们糊弄,连带着对这些奏章,也是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直接让陈喜带人把上奏折人的名字记下,就全部带去烧了。

而与新政同时进行的,还有对于军队的改革。

在这上面,李皓加重了对神机营和骑兵的扩建,并开始围绕他们去演练新的战术。

为此,李皓每隔五日便会去禁军大营巡查,并将其定成了一条常例,让后世子孙都要遵守。

这也是为了后代子孙考虑,李皓在的时候,自然不怕军权旁落,可后面的皇帝就不一样了。

可只要遵守这条,至少存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