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都市言情>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71章 逐渐清晰的新坦克(4k)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逐渐清晰的新坦克(4k)(2 / 3)

看见大家兴奋的样子,高振东道:「不过现在的飞弹不行,制导系统的高G承受力丶小型化丶多功能性都不行,而且现在可靠能用的反坦克飞弹是使用线控的,这对于从炮口内发射来说,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缺点。」

最少也要等到雷射制导成熟了才行,高振东把这半句话给吞回去了。

大家仔细想了想高振东这话,觉得有道理,现在的确是不适合搞炮射飞弹。

虽然知道暂时还不行,但是罗总还是把「炮射飞弹」这个东西纳入了下一代坦克的未来规划,并注明「伺机而动」,这是亮点,哪怕暂时搞不了,亮点也是要留住的。

何总则一脸的遗憾,感觉少了点什麽东西似的。

这个事情,就这麽告一段落,至于高射机枪丶并列机枪这些常规的东西,都没什麽好说的。

值得一提的是,草原拖拉机厂的人自己讨论后,取消了航向机枪,原因很简单,影响防护,用处还不大。

特别是已经在规划步兵战车随坦克突击之后,这个东西就更是没什麽用了。

硬火力之后,就是观瞄方面了,这个时候,还没有日后「战场态势感知」这种时髦说法。

毫无疑问高振东很久前提出的不随炮动,独立的潜望镜式观瞄是不会改的,这东西好处太多了。

至于雷射测距仪,高振东没提,这个时候,世界上第一台雷射器还没造出来呢。

在他看来,现在能实现的各种测距手段中,对坦克来说,除了雷射测距,其他都不行,雷射测距仪恰好是日后二代坦克相关子项研制过程中,没出啥问题的装备之一,虽然出来得略晚,但是是跟上国际步伐的,自己就不多嘴了。

由此可见,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的话,我们可不比别人差。哪怕是在科研实力最落后的那段时间,雷射技术,也是我们比较拿得出手的一项。

但是观瞄可不止这一点,双稳不用多说,一定会上的,至于用哪一种,待何总那儿的双稳初步方案出来了再定。

但是夜战用什麽,是有分歧的。

是上红外大灯,还是微光夜视仪,一开始没有达成统一。

红外大灯缺点很明显,效果差,目标明显,优点嘛,也很明显,那就是技术简单,基本完全掌握,没有技术风险。

实际上据高振东所知,后来的二代坦克,用的还是这玩意。

而微光夜视仪嘛,效果好,缺点也有,但是比起红外大灯来说,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但是有一个缺点没有办法,高情商来说是技术不成熟,低情商来说是搞不懂。

高振东手上有线扫红外热像仪,但是现在他没法提出来,他还暂时确定不了这东西实用化的进程,总不能靠他在系统里重复提取吧,那可就真是要出问题了。

最终,大家商量之下,确定微光夜视仪作为规划目标,红外大灯做备份,没办法,条件有限。

到了防护这里,就一马平川了,没什麽好说的,用关总的话来说:「我这里就好办了,高总师基本上把事情都干完了,我就是调优,但是基本的东西不会变了。」

车体采用592装甲钢作为基甲,外挂复合装甲块作为主装甲,爆反暂时不上,等到明确威胁增大后,再考虑加挂爆反。

炮塔采用592装甲钢焊接,外挂复合装甲块作为主装甲,爆反同上。

至于593铸造装甲钢,就用在5DL上面了,新坦克不用了。

软防护方面,装备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丶热烟雾发生器丶烟幕弹发射器。

并装备集体三防系统,这个是唯一高振东没有帮忙的地方,但是这也是日后长期没解决的问题。

这样看来,我还挺重要?高振东想道。

对于这套方案,高振东只提了一个建议:炮塔顶甲上,要预留加装爆反装甲的螺栓接口。

这个建议大家都有点奇怪,那地方一般来说根本打不着啊。

高振东笑道:「正因为一般根本打不着,所以大家的天灵盖上都是没做防护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没准什麽时候就有敌人看上这处弱点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一开始就考虑的话,防护面积和防护部位都能得到最大化的优化,这可比出了危胁临时加装要强多了。」

关总一听,连连点头:「这个问题还真有可能发生,那麽明显的弱点大家不可能看不到,这和后方不同,我们在突击的时候,后方相对是难打一点的,但是顶甲没准就有办法。」

罗总笑道:「还是高总师看得长远,这个反正不费事,留下,留下。」

车体这块,高振东就没有多说了,这一块他的经验不太足,对于车体要多重多宽多高多长,单位压力多大,还得是实际搞这个东西的人才明白,最后定下来的指标和后来的二代坦克大差不差。

车体总体布局还是4人车组,草原拖拉机厂比后来的使用方要保守一些,使用方是正儿八经把自动装弹机给提出来并纳入规划的。然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没搞成。

发动机后置也是没有疑问的,就没有哪个正儿八经的装甲大国是把主战坦克的发动机放在前面的,实际上对于防护并没有什麽暖用。

当然,也不是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