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紧急军情
用了不光彩的手段,令萧兀纳和萧光敬父子倒向大宋,成为大宋埋设在辽国朝堂的棋子后,赵孝骞与这对父子向来是单向联系。
这两人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一旦暴露会害死他们全家,不到紧急时刻,赵孝骞与萧家父子是不会主动联系的。
今日萧家父子遣密使来见,显然是发生了紧急情况。
赵孝骞吩咐陈守找了个僻静无人的地方,并令贴身禁军护卫将四周牢牢封锁,赵孝骞在府衙西侧的偏院里见到了密使。
密使是宋人打扮,大冷的天裹着一身狐皮裘衣,戴着纱笼帽,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容貌也是典型的汉人特徵,平凡且不引人注目,走在大宋城池的街上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见到赵孝骞后,密使没有一句多馀的话,只是从怀中掏出一份书信,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而且内容居然是孔子《论语》里的一些圣贤语录。
这封书信就算落在辽国官府手里,除了受一番中原圣贤的思想薰陶与灵魂洗礼,根本不会发现半点线索。
赵孝骞却表情如常,不慌不忙让陈守取来一本特制的书,对照着上面的圣贤语录,逐字逐句地翻译出来,每个字代表着特定的意思,一通翻译后,这封书信已然变成了一封重要情报。
没错,加密传讯,赵孝骞搞出来的。
唯有赵孝骞和萧家父子双方掌握的密码本,才能准确地知道这些乱七八糟文字里隐藏的情报。
情报的内容很紧急,如今的辽国正在整顿兵马,秘密调遣兵将,将辽国大同府,折津府两地守军,以及上京禁军共计五万馀人集结。
时至今日,五万辽军已集结完毕,接下来的一个月是筹备粮草军械的过程,一个月后将会大军压境,直奔大宋真定府,准备挑起两国战争。
这次辽军的主帅是耶律淳,也就是辽主耶律洪基的侄子,皇太孙耶律延禧的皇叔。
而副帅,赫然便是皇太孙耶律延禧,叔侄俩一正一副,欲越宋辽边境,首先以小股辽军袭边劫掠边境内的宋国村庄。
若宋军抵抗,辽国则立马扩大升级战争,五万辽军将会长驱直入,以真定府城为目标,势必克之。
辽国根本没有想过宋军不抵抗的可能性,对于赵孝骞这个人,辽国朝堂对他的研究很久了,君臣统一认知,认为赵孝骞是宋国内少有的强硬派,性格宁折不屈,辽军若袭边,赵孝骞不可能不抵抗。
至于开战的理由,所谓渊之盟的约束等等——-这个时候若还打算跟辽国摆事实,讲道理,未免太天真了。
人家都已磨刀霍霍,准备朝你砍下去了,你还傻乎乎地打算跟他讲要遵守曾经的条约,不要动刀动枪?
大国之间的战争,是不需要理由的,弱肉强食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你弱,我就打你,「弱」
就是挨揍的理由。
看完情报后,赵孝骞神情凝重起来。
萧家父子冒着巨大的风险送来的情报,不得不说实在太重要了。
他给了赵孝骞一个月的时间来备战,不至于事到临头被辽军打个措手不及。
一个月时间,足够赵孝骞做太多事了。
客气地向密使道谢,赵孝骞命陈守遣人将密使送出真定城外。
坐在厢房里,赵孝骞静静地思考。
每临大事有静气,作为军政主官,如此紧急的时刻,更需要冷静思考应对之策,任何一个冲动的决定,都会害死成千上万的将士袍泽。
思考许久后,赵孝骞决定首先令种建中的龙卫营和真定边军整军备战,粮草军械,火器弹药战马甲胄等各方面都备齐,这是需要时间的,一个月差不多够了。
其次,抓紧时间把内部的这群害虫清除了,不然恐生变乱,领军出战需要心无旁骜,怕的是后院起火。
于是赵孝骞立马命人备车马出城,来到真定东郊的龙卫营驻地,入帅帐擂鼓聚将。
与种建中说了辽国即将大举进犯的消息后,龙卫营众将领不惊反喜。
当初欢天喜地跟随赵孝骞赴任,三万馀龙卫营将士都很清楚将会面对辽军,将士们闻战而喜,
士气高昂。
士气高昂的原因,就是因为将士们跟着赵郡公心里踏实。众人都有机会建功立业,只要有本事,也能得到大量的钱财。
赵郡公不会抢下面将士的军功,也不收缴抢掠所得,龙卫营在战场上的军纪乱得一塌糊涂,因此事被朝臣参劾过多次,但将士们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跟随这样的主师征战,哪个将士心里不踏实?
没想到刚来真定府没几天,立马就有征战的机会,龙卫营的将领们乐坏了。
种建中跟随赵孝骞征战西夏,凯旋后朝廷论功,种建中可是封了爵的,破西夏都城的先登之功,不大不小封了个男爵,现在机会又来了,将领们封爵的机会也来了。
帅帐内,赵孝骞下令龙卫营备战,并以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名义,向太原府,邢州,相州等地调拨粮草,徵用民夫。
而龙卫营驻地,则开始每日操练,整军备战。
众将散帐之后,赵孝骞独坐帅帐内,执笔写下一道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