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现在有将近四万贯的财物,看起来好像是能够支应得上,但是,治理惠民河一下子便要用掉一万贯,那接下来日子不过了?
开封府下的仓场库务的人员薪俸支出各自机构可以解决,但开封府衙的上千胥吏呢?
胥吏一般是不吃朝廷俸禄的,对,是朝廷俸禄,而非南衙薪俸。
所谓朝廷,是指中央财政,胥吏的薪俸支出,乃是南衙自己的支出。
根据苏允的了解,朝廷各个衙门的胥吏每年的薪俸平均是八十贯左右,南衙这边胥吏薪俸要少一些,大约是七十贯左右。
南衙有一千馀胥吏,也就是说,每年光是要支付胥吏的薪俸,南衙便要支出大约七万贯左右的薪俸。
这看着不少,但实际上并不高,因为现在汴京码头上的搬运工,每日二百文日薪,不包吃喝,每月便是六千文,每年是72000文,折合也有93贯,胥吏的薪俸甚至都比不上码头上的搬运工。
当然,胥吏自有各种福利,而且收入稳定,码头工人也并不是每天都有活,也不是每天身体都好,总体而言,胥吏还是要好得多的。
而且,胥吏惯常最大的收入不是来源于薪俸,这点已经是明规则了。
而一个这麽大的衙门,可不仅仅只有人员薪俸这个费用,其他的各种日常支出更是繁杂,加起来比人员薪俸要多得多!
闲话少叙。
总而言之,南衙的经济状况已经是相当困难了。
苏允皱着眉头想了一会,道:「先不管那麽多了,治理惠民河乃是当下最大的事情,该出多少是多少,困难只是暂时的,之后的事情之后再想办法吧。」
帐房听得苏允这般说道,也没有多说什麽,只是点头应是,他只是给苏允提供一个建议而已,苏允既然已经决定了,他便不再多嘴。
苏允并没有觉得帐房的建议是多嘴,站在通判厅的角度来说,让李清臣去朝廷申请经费自然是最好的办法。
但雨季将近,若真是水淹汴京城,到时候百姓受苦不说,届时朝廷问责,自己肯定是逃不了好的。
毕竟连官家都让孙思恭来告诉自己,让自己支持治理惠民河一事,然后自己还让李清臣去跟朝廷申请经费,因此耽误了要事……嘿嘿,那自己可就成背锅的了。
所以,先把眼下的困难给度过去再说吧,至于之后的事情,不就是挣钱麽?
有自己的后世眼界经验,还有开封府衙这个身份,就挣点钱养活府衙自己,这事情若是干不成,那自己乾脆去吃屎好了。
不过,在开源之前,苏允开始筹备节流。
嗯,降本增效。
在李清臣开始大刀阔斧治理惠民河的时候,苏允开始对开封府内部的各项收入以及支出进行规范化管理。
苏允主要准备了两个措施,一个是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采购部门,专司采购事宜。
另一个则是在南衙内部设立了一个专司审计的部门,一是监督采购部门,二是对南衙名下的仓场库务进行巡回审计。
这两个措施一出,南衙上下顿时风声鹤唳,抱怨声四起。
连邓起都有些扛不住压力,找了苏允几次,说下面的胥吏情绪颇大云云。
苏允自然不会客气,让邓起专心负责好治理惠民河一事,其他的自己自然会处理好。
还有李清臣,亦是听到了风声,寻苏允谈了一次话,说当下惠民河治理正是关键时刻,若是胥吏情绪太多的话,恐怕要误了正事。
对于李清臣的说法,苏允倒是耐心给解释了,只是李清臣翻来覆去的就是一句什麽【当下以治理惠民河一事为要,其馀的以后再搞云云】,言下之意便是要苏允停止搞什麽降本增效。
苏允只是解释了一通,后面便不再解释了,只是道:「府尊,关于治理惠民河的款项我已经设立了专用资金,资金上不会有耽误的。
至于人员管理事宜,邓主事会全权负责好,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的。
至于南衙现在内部的其他胥吏的抱怨,并不会影响到惠民河的具体事宜,所以府尊你就放心吧。」
面对坚定的苏允,李清臣只能是悻悻而去。
苏允倒是起了一些警惕的心思,让邓起关注一下李清臣为什麽要关注此事,邓起打听了一番,原来是李清臣押厅的几个主事在搞事情。
原来南衙的军匠丶驿递丶马牧丶盗贼丶仓库丶河渠丶沟防丶道路虽然各有专官负责,但押厅的几位主事,亦是靠着知府的权威,将其分出去部分。
左右厅虽然专横,但也知道不能过于其他知府,因此这部分知府还是控制了部分,算是双方达成了妥协。
否则当真把知府给逼急了,双方终究要鱼死网破的。
这会儿苏允搞降本增效,直接要将这部分权力收回,自然是引起押厅主事的不满。
苏允思考了一番,还是决定将这部分的权力给收回。
他跟左右厅不同,左右厅私欲太大,总是阻碍押厅的行政,但通判厅却不会如此,只要押厅那边按照正规程序来走,他不会对押厅设置太多的障碍的。
关键是,他接下来要给南衙增加几条财路,这些权力便不能随便赋予出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