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游戏竞技>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184章 开封府通判!(5K大章哈)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 开封府通判!(5K大章哈)(3 / 3)

且是一个州的二把手,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市的二把手,但没想到这个市是京城二把手。

好家夥,属实有些吓人了。

嗯……你大学毕业后考公,然后考了个京城公务员,然后直接当上了京城二把手,哈,就问你怕不怕!

通判可不是一般的官员,名为知府副手,实则乃是监州,专门用来监视知府的。

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后周政权以后,逐渐消灭割据势力并统一全国。

面对偌大的疆域,为了稳定人心和巩固政权,设置了通判。

宋代通判制度开始于乾德元年,宋太祖在率兵平定湖南丶荆南等地后,下令让刑部郎中贾玭等官员,到湖南诸州担任通判这一职位。

对于那些旧官僚,既不能都废除也不能放任不管,所以设置通判分权制衡。

第二年,原后周辖区内的四十三个州府都设置了通判。

之后的十几年,宋朝先后灭掉后蜀丶南汉丶南唐等政权,并且在这些新兼并的地区都设置了通判。

通判与知州同领州事,职掌兵民丶钱谷丶户口丶赋役丶狱讼审理等事务。

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

也就是说,通判虽然不负责具体事宜,但他有一票否决权利。

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官员,如果知州不法,通判可以奏告朝廷。

所以通判通常有【半刺】的别称,也就是所谓的【半个刺史】。

苏允属实有些忐忑。

就如胡宗俞所说,他就是个官场新丁。

虽然苏允对官场的事情不算陌生,但的的确确是第一次进官场,在外面看着好像是那麽一回事,但真正进入官场,那还真是不知道会如何呢。

几日之后,苏允来到了开封府衙。

一般来说,开封百姓不会称其为开封府衙,说起时候,总是称之为南衙。

并不是因为尚书省在大内之南,称「南省」,「南衙」犹「南省」之意;

也不是因为开封府在皇宫之南而得名,更不是因为开封府治在宰相丶枢密使居住的东西府及尚书省的南边,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南衙;

而是因为宋太宗府邸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北宋王朝建立后,赵匡胤封其弟赵光义为晋王,当时晋王府邸的府址在大内和开封府治的南边。

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以其弟晋王赵光义为开封府尹。

晋王赵光义出任开封府尹后,不到开封府治去办公居住,而是在自己的府邸处理政务。

自此,不仅宋太宗别号「南衙」,而且开封府和知开封府者也均别称「南衙」。

比如说之前的胡宗俞,别人可以称他为胡知府,亦可以称呼他为『胡南衙』,以区别他跟一般知府。

苏允轻轻吁了一口气,想起了胡宗俞跟他说的一番话:「……南衙机构繁杂,争斗太多,光是里面的官员,便让人听得头昏脑涨。

这个衙门里,有一个知府丶一个通判,四五个判官丶司录参军丶六曹参军丶左右军巡使丶左右军巡判官丶勾当左右厢公事……

而士丶户丶仪丶兵丶刑丶工为六曹次序,司录二员,六曹各二员,参军事八员,吏员数百人;

使院则是置十一案,每日行谴钱谷税赋及刑狱诸般文书,里面都孔目官丶勾押官丶前行丶后行丶行首等数十人,吏员上百人。

左右军巡使丶判官与左右军巡院,左右厢公事干当官四人,置吏六百人……

光是这些,府衙里面便已经有上千人。

若是加上下辖的各种仓场库务数千人,这是一整个多达上万人的庞大机构。

人们常说三司臃肿庞大,乃是天下第一大衙门,可这南衙,也不比三司简单到哪里去。

嘿嘿,别说你一个官场新丁进去,就是老夫进去,也时常感觉到掣肘太多。

所以,这对你来说或许是好事,但或许也是揠苗助长,你须得把握好才是。」

不过随即苏允笑了笑,抬脚便往里面去。

忐忑归忐忑,那不过因为震惊于其破格拔擢带来的情绪,对于苏允来说,却是很快便想通了。

只要我足够咸鱼,便没有不好上的班!

通判自然是位高权重,但若是想要偷懒,却是再简单不过了。

若是在偏远州府,当通判可能不太简单,但在这京城当通判,却是简单得多。

偏远州府的知府知州,那都是土皇帝,没有人盯着,他都能够对百姓敲骨吸髓,但这是汴京啊,不用通判盯着,上下不知道多少眼睛盯着呢。

至于知府会不会拿什麽东西来陷害自己……嘿嘿,自己只是通签文书,真出了问题,知府才是担责的大头,一个四入头的开封知府,拿他的大好前程来害自己……那也就随他去吧。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