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辽代起,北京城便有了“燕京”的别称。
燕京八景更是名不虚传,“金台夕照”、“太液晴波"、“琼岛春云”、“玉泉垂虹”、“居庸叠翠”、“卢沟晓月”、“西山霁雪"。
诸多胜地横亘其间,粉墙碧瓦竹间藏,风云湖光山色香,只需一壶浊酒、一头瘦骡便可览之无余。
若论起风土人情,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最喜欢的便是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庙会。其中最热闹的,当属都城隍庙庙会。
明顺天府内有城隍庙四座,都城隍庙、宛平城隍庙、大兴城隍庙、江南城隍庙。明孙国敉《燕都游览志》中有载:“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
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日开市,俗名叫“增福添寿四路财神会”。
每逢会期,早早的就有商家赶来,沿城隍庙至刑部街错三落五地搭起席棚,连绵起市。
三里多的街面上,有刷把式变戏法的,有测字算卦的,有弹奏荤段小曲说评书的,有打十番鼓的喧闹连天。
道上香客似蚁,庙中梵音如潮,夹着高一声低一声唱歌似的卖小吃的吆喝:
“炒肝——姚记炒肝!肝香肠肥,味浓不腻!”
“张胖子家卤煮火烧——不吃算你没来过顺天府!”
“上口村驴打滚——天下闻名咯”
“豌豆黄、豌豆黄,张御厨秘制豌豆黄!”
如此种种,更是把庙会场子搅得如煮沸浓汤般喧闹。
不过,街面上更多的是灾民与乞丐。
他们大多来自东郊与通州,为了躲避清军而逃进顺天府。朝廷无处收容,有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地睡在街边的屋檐下。
十月的北方冷得吓人,为着害怕冻死,这些灾民也不论男女,一股脑地挤做一团。
这是崇祯十一年的十月初一,自从九月清军南略以来,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灾民逃入北京城。
虽然崇祯皇帝下了旨意,令五城设粥棚救济,但那稀得如水的粥又怎么顶得住这刺骨的寒风,每天都有大批灾民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尤其是老人与小孩,城外乱葬岗已堆积如山。
都城隍庙以北,一唤作“醉乡楼”的临街酒楼,漆红大门前挑出望杆,挂着酒旆,漾在空中飘荡,上写: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楼上一唤作“逸仙阁”的雅间内,萧明渊身着朴素常服,正全神贯注、热火朝天地做着番茄炒蛋。
“当皇帝有什么好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连吃口番茄炒蛋都得自己做!”
萧明渊心中抱怨,如今的山珍海味就是赶不上后世的三花蛋奶好吃。
他熟练拿起锅铲,在炉灶前忙碌着,额头微微见汗,眼神中却满是专注与热情。雅间内弥漫着番茄炒蛋的香气,仿佛将这一方空间与朝廷之上的混乱喧嚣隔绝开来。
“皇爷,休怪奴婢多嘴,这六月柿一般都是养来观赏的,为了皇爷的龙体,还是少食为好。”说这话的人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他也和崇祯一样穿着件常服。
“朕知道了,你去找店家要几碗白饭。”萧明渊抬头,看了王承恩一眼。
他还是信王时,王承恩便在王府担任内臣管家。此人机变乖巧,当退时退,当进时进,识人于明,察事于威,虽卑贱至极却又聪明过人,对世事人心洞若观火,让人又气又怕,却对崇祯忠字当头。
“奴婢领旨!”王承恩恭敬答应一声,推门而去。他隐隐感觉,崇祯的举动有些反常,竟吵闹着出宫要做什么番茄炒蛋来吃,实在是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既然主子发话,他也不得不顺从,带崇祯从安定门密道出宫。先从安定门外一茶铺喝了几大碗有名的普洱,又兜兜转转来到这都城隍庙庙会做番茄炒蛋。
片刻后,王承恩小心翼翼地端着几碗还冒着热气的白饭,缓缓走了进来。
桌上,那盘番茄炒蛋显得格外鲜艳,萧明渊拿起筷子,夹起一些,就着白饭大口吃了起来。他吃得如此之快,如此之香,连续三大碗白饭下肚,他的嘴边沾满了油渍。但他毫不在意,依旧狼吞虎咽。
王承恩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如今建奴兵临京畿,皇爷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简单的番茄炒蛋就白饭,或许是皇爷此刻能享受到的为数不多的宁静和满足。
萧明渊吃完后,将筷子胡乱扔到桌上,毫不顾忌形象地打了个响亮饱嗝。他那原本紧绷的面容稍稍舒缓了些,带着几分满足的神色对王承恩说道:“你也一起吃点吧。”
王承恩一听,脸上瞬间布满惶恐,连忙跪下,声音颤抖地回道:“奴婢不敢!”他低垂着头,身子瑟瑟发抖,仿佛犯下了天大过错。
然而,萧明渊却皱起眉头,再次开口道:“朕让你吃,你就吃!”那语气不容置疑。
最终在萧明渊再三坚持下,王承恩战战兢兢地起身,诚惶诚恐地谢恩后,这才小心翼翼地坐下。
他端起一碗白饭,却不敢入座,只是站在一旁,以极其小心谨慎的姿态,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眼神始终低垂,不敢抬眼望向萧明渊。
看着眼前的王承恩,萧明渊心中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