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还记得那个口信。”
“朕记得,东皋薄暮望、烈马带禽归。总感觉这首比较熟悉。”
褚遂良可谓见多识广,提醒到:“陛下,此乃斗酒学士王绩的诗。”
“王绩,朕怎么对此人没什么印象?”
“陛下,他与其兄因以下犯上之罪被革职,故未被陛下记住,后弃官还乡,隐居东皋,故于抑郁之中作此诗。东城先生便胡乱篡改成此句而已。”
噗呲,以下犯上,褚大人好强的官话,那王氏兄弟才华斐然,因得罪权贵而被永不录用,在你这就成了以下犯上了。
“陛下,臣之所以用此诗,传递消息其用意有三:其一此两句可以很简单的描绘出三藏法师东归之景,草民的线人也正是收到暗示才千里奔袭前去接应他的。”
“等等,那平康坊就算有你的线人,也不能将圣僧这么快接回啊。”
“启禀陛下,驿站来报至此需要几天。”
“驿站传报用的是最快的马,来此三天。”
“那就是说,传递的消息已经是三天前的消息,那如果我有更快的马呢?而且我两天前就去接圣僧了呢?”
“哦,你还有更快的马,那这样想必圣僧就会更快还朝了,说不定圣僧早就到长安城了,你传信只是让人将其送至宫吧。”
三藏道:“启禀陛下,这位东城先生所言极是,贫僧本还有十余日路程,哪只中途得到先生带来的白马,风驰电掣般,昨日便到长安城。东城先生说恐我殿前失仪,故让我休整一日等他口信在进宫。故来迟了些,请陛下恕罪。”
“无妨,御弟不远万里为朕取得经书,乃旷古之大功,朕当赏。来人,赐御弟黄金万两,并命工部将兴教寺重新修缮一番,让御弟做主持。”
“陛下,万万不可,出家人视金钱为无物,臣只愿将大乘佛法教化万民,其余不可贪图。”
“不行,如此大功,朕若不赏赐,岂不让天下诟病。”
“贫僧万万不敢受。”
见两人僵持,褚遂良道:“陛下要不换一些赏赐给圣僧?”
东城:“陛下,臣已经有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可以彰显圣僧的功德。”说罢凑到陛下耳边耳语几句。
“哈哈,真有你的,到时候就由你去办吧。”来人,封东城为工部尚书,择日主修兴教寺。
“陛下,我给你出主意呢?你不能这么坑我。”
“工部尚书怎么也算六部之列,如今你和褚大人平起平坐,还不满足?”
“诶,工部就工部吧,只要能为老百姓做点大事,我李东城也就辛苦一点吧。”说罢便拉住玄奘密谋起来。
褚遂良此时虽感叹如此神迹但不免心中纳闷,故打断东城:“东城先生,既然说及您最想之人是三藏和文成公主,那请问文成公主人在哪里,莫不是也从吐蕃策马而来。”
“那道没有,既然我说是两份惊喜,那自然惊喜均在一处。”
三藏收到暗示便道:“启禀陛下,臣不仅从西天取回真经五千余件,还有文成公主书信一封,一并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还未接过信件便问道:“文成公主远在吐蕃,御弟是如何得到此信的?你此番东去途径西域,并未经过吐蕃啊。”
三藏:“启禀陛下,这多亏了东城大人。”
李二:“先生到长安月余,如何识得百里之外之事。”
东城:“启禀陛下。别忘了我是穿越之人,贞观十八年岁尾,玄奘即将功成而回,这是史书上记载的,绝不会错。”
“那你怎么联系上圣僧的呢?”
“陛下,还记得坊间传言的那批商人吗?”
“丝路贸易,被打劫的商人?”
“正是,那商人来感谢我之后,我便告知他玄奘法师有难,让他帮我联系戍边的玄策大人。”
李二:“哦,玄策,又一个好熟悉的名字,遂良你认识吗?”
褚遂良:“陛下,他是你帐下的外交大臣,官至朝散大夫,曾您派他去过天竺一次,想必和三藏法师有些渊源。”
三藏:“陛下,玄策大人如今一直在丝路上做外交大臣。故贫僧有幸在途中与其相识,正是他曾多次派人交涉天竺,贫僧的取经之路才如此通畅。”
李二不解道:“那为何又牵扯吐蕃之事呢?”
“贫僧途径西域之时,正逢吐蕃动乱,在周边烧杀抢掠,经书险些被夺走,多亏玄策大人尽力保护。我与玄策大人因此结为异姓兄弟。”
兄不兄长无所谓,听到吐蕃叛乱,李世民更加担心了起来,毕竟上次听得东城如此说还有些不信,如今从御弟口中说出便不得不信了:“后来呢。”
“后来玄策大人便让我休息上月余,独自一人前往吐蕃面见文成公主,这封信便是他带回来的,如今由贫僧转交给陛下。”
“甚好,甚好,圣僧远道而来,想必已经累了,朕特许你修整之后。朕选良辰,为你设宴。”
“贫僧告退。”
见三藏带着白马、沙弥远去,李世民迫不及待的拆开了信,想知道吐蕃的最新消息。
看完之后,不禁长叹一声:“哎,文成,你受苦了。”
褚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