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鞭一出,血溅三尺,此时的含元殿,可谓剑拔弩张,几名尚书在私底下议论纷纷,其中几人想陛下除之而后快。
李世民此次东征虽有收获,但并未将高句丽收复,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故再次取下金鞭交予张亮。
还未等东城辩驳,裴行俭便站出来说道:“陛下,既然这位先生说我礼部有诸多问题,老臣愿意洗耳恭听。若说的有理,自然是我大唐之福,若无理取闹,在罚不迟。”
裴行俭倒是一身正气,其实此时他还不是礼部尚书,他的身份只是一个小小的吏部侍郎,只是深受礼部尚书器重,此时派他为代表前来充数而已。
李世民听闻,怒气减了半分,他见年轻一辈也有如此理智之人。便故意面露难色的说道:“此人如此中伤裴侍郎,侍郎尚且如此宽厚,实在是我朝忠臣,不知几位尚书有何异议?若随时有异议,寡人便命张亮将其即刻斩杀。”
李世民此言无非表明两个态度,一是六部朕是向着你们的,二是李东城最好尽快想办法证明你说的这些最好都是真的,不然朕也救不了你。
此言一出,几人哪里还敢有异议:“臣等愿洗耳恭听。”
李世民再次提醒:“张亮你记住,若此人所言不当,朕杯一摔顷刻将其斩杀于此。”
张亮心里乐开了花,管你是不是什么穿越者,自己的秘密不能被泄露,一有机会,让你小子魂断含元殿。
东城见裴行俭如此,心中有了一丝尊敬:“裴尚书,哦不,该称你一声裴侍郎吧。敢来代表礼部尚书,不知是否符合礼法?是否符合天威?”
裴行俭:“臣任官以来,深得吏部、礼部两方器重,今日礼部尚书李身体不适,故命下官前来,下官自当奉命行事,若有僭越之处,自有陛下圣断。”
“是吗,陛下圣断?吏部尚书褚大人,这可是直接跳过你了?”
褚遂良号令百官本想苟到最后,闻此言语也觉得尴尬了些,但陛下并未发话,自己也不好评论些什么。
李世民知道褚遂良耿直且玻璃心,忙出来圆道:“此举礼部已经向朕汇报过了,无妨,先生自诩穿越之人,想问先生裴行俭未来官至何职,有何贡献。”
“陛下驾崩之后,裴先生计平匈奴,不仅升任礼部尚书,还官拜大将军,可谓太子殿下的贤臣良将。只不过一生都在征战,故最终死于行军途中,所以小人才心存仰慕,愿打造神器以馈裴将军。”
东城此言有两个目的,一是忠臣本就该得到中肯的评价。二是为了答复陛下,毕竟太子亲政需要良将,此人你决放心。
张亮找到了一丝机会:“大胆竟敢直言陛下驾崩之事,光这一点就能斩立决,请陛下下旨。”
李世民自然也面子为难,但不知东城何意,只得继续隐忍。
嗯,我就是故意的,不用这些激励的语言,怎么能试探出这位陛下信任我的底线在哪里,大不了把我斩立决了我也就能回到现实世界了。还有你们六部,我就是要刺激你们,这是陛下的旨意,陛下是在为太子选托孤重臣呢?你们怎么就看不懂呢,万世大唐需要忠臣良将。
裴行俭听的不免有些心暖:“东城先生的溢美之词我不敢受,还望先生只说礼部的弊端便可。”
自身荣辱不惊,不愧是良将:“那我们就说说礼部的问题。敢问陛下、敢问裴先生,何为礼部?”
裴行俭张口就来:“礼起于战国,部兴于北魏,至我大唐便更之完善。礼部便是以礼法之事,分掌礼乐、学府、宗教、民族及外交。”
李世民听了不禁点头,虽粗浅了些,但毕竟也算合理。
“不错,昔日孔子言礼崩乐坏,是指一个王朝如果没有礼,便如同虚设。”
“那我大唐之礼如此完备有何来不妥之说?”
“大唐之亡,礼部首当其冲。”
张亮已经坐不住了,这么好的礼部被说的如此不堪:“陛下老臣实在听不下去了,这厮不仅诅咒陛下,甚至还有此亡国之论,臣今日就替陛下除此奸佞。”说罢就提鞭向东城砍去,但毕竟年迈,哪里有什么准头,一下子便打歪了。不,也许是他故意打歪的。
褚遂良身为吏部尚书,自有管束百官的权力,也决定出言给双方一个台阶:“张大人,在陛下面前妄动着实大逆不道,还好你打歪了,不然就是谋逆之罪。陛下,看在张尚书老迈,就罚臣一个御下不严、冲撞陛下之罪。”
李世民虽面子过不去,但见褚遂良出面,自然要给些面子:“张大人也是爱国心切,无妨,就算此人所言真实,但出言不逊之态朕一定交由刑部严惩。”
有此一言,张亮便安分了些,只是听得交由刑部,脸上露出了微笑,小子看我怎么折磨你,你就尽情大放厥词吧。
什么,交刑部,说好的斩立决呢?什么辣椒水、铁鞭子想想就怕。陛下你个老登,自始至终你根本不在乎我是不是穿越者,让我们内卷是吧?好我就卷给你看,算了要是有什么纰漏,直接撞死在金鞭之下吧,也落得个忠臣的名声。
东城仔细分析礼部的问题:“礼部之弊有其三:其一,我天朝大国乃礼仪之邦,但其中礼仪精髓却被高句丽学去,那进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