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差役正举着贴着考题的模板在过道上游走,王茂平连忙拿起笔将考题在草稿纸上记录下来。
待到考题都已抄录完毕,王茂平才先将这次的考题大致的看了看,两道制艺题,一道试帖诗。
此刻动作快的考生已经开始答题。王茂平也不敢耽误时间,开始动手答题。第一题,女与回也孰愈。
此题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吾与女弗如也。”
大致的意思是说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好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相比!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知道十件事,可我听到一件事却只能知道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我赞同你比不上颜回。我和你一样也比不上颜回。”
王茂平仔细的回忆起了《四书章句集注》注解:“胡氏曰:‘子贡方人,夫子既语以不暇……以观其自知之如何。闻一知十,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
其实这道题主要表达的就是自省。平时对他人尚有评论长短之意,那么对自己更应该有个清楚的自我评价。旁观者对他人的造诣修养有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么对自己是否有清楚的认知呢。
王茂平有了思路,当即动笔将第一题回答完毕,吹了吹墨迹,看向第二题。“道生仁之本”王茂平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从道中产生了仁的根本,从字面上就有些说不通。王茂平敢肯定四书中没有这一句,很显然,这是一道截搭题。截搭题过于割裂,如果找不到出处,那简直是无从答起。
王茂平只好开始回忆四书上的内容,半响揉了揉额头,还是没有什么头绪。仁之本,什么是仁之本。突然王茂平灵光一闪,是孝悌!我怎么才想到,王茂平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出自《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本立而道生……其为仁之本与!”
大概的意思是有子说:“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却喜好冒犯尊长,这样的人是十分少见的。而不冒犯尊长,却喜好造反作乱,这样的人更加不会有。君子追求事物的根本,而根本建立了,为人之道自然也就产生了。孝悌就是为人之本啊!”
王茂平仔细的回想《四书章句集注》注解: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而仁民也。主要还是在说明孝的重要性。兼济天下的大事也要从爱护亲人,尊敬长辈开始做起。
王茂平捋了捋思路,提笔写了起来。“道莫大于仁,心莫切于孝弟……为人孝悌弟,和顺积于心而后积之于民……仁主于爱,爱莫大于民……”
终于是将第二道题答完,王茂平擦了擦头上的汗,此时已是中午,王茂平决定短暂的休息一下,上午连续紧张的答题让大脑有些混沌,还有一道试帖诗就留到下午去答。
王茂平拿出一个馒头,开始吃了起来,这时候的馒头已经有些发硬,王茂平也是硬逼自己噎了下去,绝对不能因为饥饿而影响下午的发挥。
水此刻也是凉的拔牙,王茂平只是喝一口润润嗓子。休息了片刻,将桌案重新擦拭了一遍,才将卷子又放了上来,开始答题。
第三题为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试帖诗源于唐代亦称"赋得体"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此道诗题为“红日弄朝晖,春从草际归”。
王茂平思索了一下,这诗题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春近四绝句》: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试帖诗不是王茂平的强项,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使出浑身解数尽力做到贴合题意,对仗工整,不失韵,不失粘。题答得也算是差强人意。
三道题均已答完,王茂平将卷子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没有错字,也没有犯什么忌讳,这才放心下来。交了卷子,等待放行。
答题的时候,由于紧张,对外界的周遭并没有多大的感觉,可现在却感觉北风刮得脸生疼,提着考篮的手也冻得有些发僵。终于熬到考棚的大门开启,王茂平赶紧冲了出去。
“儿子,在这呢!”王茂平刚冲出去,就看到王广顺在不远处冲他喊道。王茂平连忙走了过去。
“怎么在外边等着,这么冷的天你的腿怎么受得了。”王茂平又开始唠叨起来。
“我刚从客栈赶过来,刚到。”王广顺笑着说道。
王茂平这才放心下来,两个人慢慢的向客栈走去。王茂平有些疲惫,脚步也慢了一些落在了王广顺的后面,这才发现王广顺走起路来显得很不自然。王茂平这才知道他爹应该已经在外面等很久了。
回到客栈后,先向小二要了两壶热水,父子俩将冻得发僵的脚泡了一会,这才将全身的寒意驱散。随即下楼,点了两个小菜,吃了起来。
“二平,这个第一场的名次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考第二场?”王广顺对县试并不了解。
“第一场的名次两日后就能出来,五日后就是第二场。”王茂平解释道。
没想到名次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