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便打出了1996年的字样。
然后是一个介绍了主要男角色的镜头。
那有些复古的城市画面,仿佛一下子把人们都拉回到了十年前。
很快,画面来到了墙壁斑驳的教室,几十个学生穿着蓝白色为基调的校服,木制的坑坑洼洼的课桌上放着两排高高地书山。
再加上有些郭凡弄出来的有些复古的打光。
似乎一下子就让不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感觉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
那个令人怀念的,荷尔蒙爆发的青葱岁月。
在这个年轻段,因为已经步入青春期,很长的时间还会聚在一个教室里,绝大多数都会有一个暗恋的对象。
而这个暗恋对象,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天各一方,或者不够成熟,或者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导致了这一切只能是无疾而终。
但有时候,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缺憾恰恰才是美。
而中学时代的那个白月光,也会成为许多人心里深藏着的美好。
这部片子,再次让这个年纪的观众面对了一下做自己的内心深处。
或许四十多岁,结婚生子,甚至都开始为孩子结婚考虑的人已经忘记了这一切。
可对二三十岁的人来说,这部片子一下子冲进了他们的心坎里。
让他们想到了中学时期的那个他/她。
等到影片结束的时候,不少人一边拍手,一边看着屏幕,脑袋却已经回想起了那个白月光,想着想着,眼角都有些湿润了。
“拍的很好啊!”顾铭给了郭凡一句夸赞,“你放心吧,以我的眼光来看,票房差不了的!”
“你绝对可以用成绩来回应外界对你的一切质疑!”
“那就借顾总吉言了。”郭凡扭头看了一下观众,见观众大多都在拍手,神情也不似作假,心里多少安定了些。
脸上也露出了抹笑容。“希望能够突破一亿,替顾总从记者手里赢回那一块硬币吧。”
“哈哈哈……”
顾铭忍不住地笑了。
当初和记者打那个赌,更多的是为了宣传。
那个记者也确实配合,在那天后就把这件事宣扬了出去。
而且心有灵犀的选择了最快的方式,那就是指责顾铭在吹牛。
巧了嘛这不是,大多数人也是这么想的。
新人法学毕业生导演,法学毕业生女主演,以及一堆大一新生。
这样的片子也想破亿?
真当一亿票房是大白菜啊!
又不是顾铭亲自拍摄的片子。
依我看,顾铭真是一路太顺利了,都开始小觑天下英雄了。
合乎大多数的人看法,再加上一块钱的赌约,天生带有宣传点,经过几个人的发酵,关注娱乐新闻的人和经常上网的年轻人几乎都知道这件事。
也知道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部电影。
当然,那个记者也获得了不小的名气。
两人一场赌约,横竖不过一块钱,却获得了双赢!
……
在看完片子后,不少网友都在回家后上网在自己喜欢的贴吧里发表起了感想。
【看完这部电影,我只有惋惜,再也回不去过去了,小时候想着快点长大,长大后又开始怀念学生时代的自己,以及那个活在我整个青春记忆里的她。】
【我仿佛看到了点我自己,我要带着我老婆再去看一遍,哦,忘记告诉你们了,我老婆和我是初中认识的,我们在相处过程中也有过不成熟,但很好的包容了对方,没有出现片子里男女主角那样的结果。】
【这部片子没有什么大场面,也没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明星,但却意外的能吸引我看下去,如果这个片子真的如传言一样,是顾铭写的剧本,那我只能说顾铭真的太了解我们想看什么了。】
【一部很不一样的片子,我有种感觉,接下来说不定会出现不少这种类型的片子,《那些年》会成为内地电影市场的一个小开山怪。】
【我早就说你们瞎操心了,启明星出品的电影,那能差的了吗?肯定好看啊!】
在年轻人这个主力观影群体的好评声重,《那些年》的票房自然也是一片长红。
或许第一天的时候观影人数不算多。
只有五百万。
但随着顾铭肯花宣传费,在网上大力宣传,以及获得再次发展,占据了国内百分之二十银幕数的启明星院线给了不少排片,第二天的票房逆势上涨,来到了八百万。
第三天七夕这天更是上涨的厉害,一举突破单日一千万。
且网络上对《那些年》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在一周过后,《那些年》的总票房便已经达到了五千万!
这个数据,让人们顿时惊掉了一地眼球。
顾铭啊顾铭!
你还真是一出手就给我们整了个大的。
用新人外行导演,居然都能取得这么高的票房。
一周五千万,最后破亿根本毫无悬念啊!
甚至有可能还能超出个几千万。
这样的票房,妥妥的大片才能有的票房。
这样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