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门被推开,秀娘两手空空地进来。
“账本被董姑娘锁起来了,小丫头去前院找了,董姑娘和江哥出去了。”
林立点点头:“不急。”
又似乎不经意地道:“这一阵没看到你写字。”
秀娘道:“我学着给二郎你秀荷包呢。”
林立彻底明白了。
他心中升起怒意,这怒意却不是对着秀娘的。
他转身整理着桌面上的书本纸张,不让秀娘看到自己的神色。
“二郎,你读书,我给你泡茶去。”秀娘转身出了门。
听到房门关上的声音,林立深深地呼吸了下。
他好容易将秀娘教得读书认字了,正在一点点摆脱这个时代对女性的束缚。
这一阵是他的疏忽了,明明知道秀娘单纯,却放任她与大家族锻炼出来,又经了风霜雨雪的董依云在一起。
同是女人,一个工于心计,一个心地单纯,秀娘又怎么是董依云的对手。
还好他发现得早,不然等到他住到书院里,就更发现不到了。
董依云也是胆大,哄着秀娘一点点放权,将心思转到绣花缝衣服上,然后就将账本全拢了去。
他坐着思虑了一会,视线落在书本上。
他现在还需要董依云。
林立头一次感谢卖身契这东西的存在。
只要董依云的卖身契在他手里,只要董依云还在这永安城,林立相信,以董依云的本事,她也只能抓着家里这点权力而已。
而他林立给了董依云权力,就也能将权力收回来。
他心里逐渐安定,终于能静下心来读书了。
林立先翻开师父给他的讲义,入目就是工整的小楷,内容是《大学》的注释和解析。
林立便又翻开《大学》,对着注释读了起来。
林立前世对古文没有研究,不然看着《大学》,就该知道它原本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
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南宋朱熹作《大学章句》,后才与《论语》、《中庸》、《孟子》一同被称作“四书”。
若是知道这些,他一定会奇怪这个时代历史走向。
正因为不知道,所以就没想那么多,只安安静静地读着。
心一旦静下来,原本以为晦涩的《大学》,出乎意料并不难理解。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看讲义上的注释和解析,竟然越看就越有道理起来。
从古至今能流传下来的文字,又哪里会是没有道理的呢?
以大学生的理解力,成年人的思维,《大学》里的语句读起来并不拗口,甚至越读就越觉得道理浅显易懂。
林立深知自己古文底子薄弱,因此读书时候力求扎实。
每一句话,他暂时还做不到读二百遍,但是每一句都至少要默读十遍,再低声背诵十遍。
然后提笔临摹。
他硬笔字有些功底,前一阵也练习了大字,再照着师父字帖一般的笔迹临摹,字迹也逐渐向规范靠拢。
临摹着,一字一字写着,脑海里便不断地重复着,思考着,记忆就越发地深刻起来。
秀娘悄悄推门进来,带着壶热茶,轻轻摆在书案一角。
林立读了这几遍书,心情缓和下来,招呼着秀娘道:“秀娘,你若无事,和我一起读书?”
秀娘犹豫了下。
林立放下毛笔道:“过来,你看这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就是说我们学习,掌握知识,是为了让自己懂得更多,成为博学的人,懂得道理。
博学的道理,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去亲近民众,让人人都能恢复光明正大的品德。”
关于《大学》本身字句的解释,要复杂深奥得多,林立没有完全照搬师父讲义的话,只是用自己的语言,力求简单地解释给秀娘。
林立讲得浅显,秀娘就听得明白,见林立让出一半书桌给她,便也在砚台上磨了墨。
林立便开始临摹讲义的注释、解析,边在心里默默咀嚼着其中的含义、道理,待到这句话吃透了,便是连译文都扎根在心里,才接着往下念去。
有秀娘在身边,林立便诵读出声,这般读着,林立心中逐渐生出熟悉的感觉。
有些字明明叫不准的,但读出声的时候,竟然毫不犹豫。
便知道这是存在于这个身体内的本能。
原本的林立,一定也是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古文。
秀娘开始只是听着,对着书本,很快就能一字一字地跟着念了。
少年人的身体记忆力都良好,秀娘单纯,学习的时候就更能心无旁骛。
跟着林立读了几遍很快就学会了背诵。
林立开始临摹,她也就跟着临摹。
林立写了数遍,她也就跟着写了数遍。
于是也就看到了更多密密的注释,再听着林立由浅到深的讲解,更觉得入迷。
不是迷《大学》本身的道理,而是这些道理是她的二郎讲的。
她也并没有真正理解,不过她记下来了。
知识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