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公主,原名李月貌(这个名字就很……),长孙皇后嫡次女,唐高宗李治的大妹。李治出生于贞观二年的六月十五,由此推算,城阳公主应该出生于贞观三年底,或贞观四年初。
在这两年,大唐覆灭东突厥,洗刷了“渭水之盟”带来的耻辱,更使得颉利可汗成功转职为“长安舞王”。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嫡次女的降生,对于李世民而言,无疑是喜上添喜之事。
这个时候,长孙皇后的身体还算健康,除了执掌后宫外,还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子女。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这时候已经十岁。对于这个时隔十年才诞下的次女,李世民夫妇应该是极为疼爱的。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城阳的一生,除了第一段婚姻有少许波折之外,父母爱护,兄长疼爱,夫妻恩爱有加,并能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可以说是极为完满了。
有这样完美的人生,城阳的性格,应该是极为明媚而张扬的,跟文静、社恐这些词,沾不上边。
在古代的皇家,涉及巫蛊之事,按律那是要杀头的,但城阳就敢。而且在她的皇帝哥哥赤裸裸的偏袒她,没责罚也没指责,只是将责任推到了她丈夫的头上,将她丈夫一个人贬出京城时,她敢硬顶着皇帝的旨意,执意要随夫出京赴任。皇帝也不得不妥协退让。
由此可见,城阳性格之刚烈。因此,作者设定城阳的性格,是外向的社牛,大咧咧的小老虎。
而晋阳公主李明达,这是个真正的小可怜。当然,最可怜的嫡女,应该是小可怜小透明新城公主。但这个小公主与本书关系不大,略过。
晋阳公主生于贞观七年,也就是在这一年里,唐皇李世民病重,前后近一年都无法痊愈。夫妻情深的长孙皇后,悉心照料丈夫,昼夜不离其左右。甚至于,长孙皇后还随身携带着一包毒药,决心万一丈夫有个三长两短,她也绝不独活。
大概也是因为长孙皇后这一年身体的劳累,和心情的抑郁,导致晋阳公主李明达先天不足,出生时便险些夭折。
唐皇夫妇为这个体弱多病的女儿取了“兕子”作为小名。兕,是山海经中凶猛壮硕的小独角犀牛。他们希望爱女能像兕一样,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健康成长。同时,将大唐的龙兴之地,晋阳,作为小公主的封号。希望晋阳的龙气,能够镇压住病魔的侵袭。这些,都是父母对于爱女的祝愿。
可是,就是在晋阳小公主出生的这一年,长孙皇后的身体,开始迅速变差。贞观八年夏,长孙皇后身染重疾,数次病危。
刚康复不久,贞观九年,长孙皇后生母和公公李渊先后去世。心理的哀恸和双重孝期的折磨,皇后的身体再一次病倒,并迅速恶化,药石无救。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病逝。
在大唐,皇帝的皇子公主们,在幼小之时,是由生母亲自抚养的。但晋阳小公主还未满周岁,皇后便重病卧床。为了方便皇后养病,晋阳小公主便搬离皇后的寝宫立政殿,由奶娘和侍女照顾。
现代的史料,无法查到晋阳小公主多久才能见到母亲一次,但想来是不会多的。一直到三岁时长孙皇后逝世,李世民才下令让晋阳小公主和晋王李治搬回立政殿,由他亲自抚养。
史料记载,晋阳小公主五岁时,看到其他的弟弟妹妹有母亲照顾,才明白自己的母亲已永远不在了。于是常在母亲居住过的宫殿痛哭。小姑娘爱哭,每次李世民和李治外出,她都眼泪汪汪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到宫门外。大概,她是真的想要人陪伴吧。
晋阳小公主七岁时,相依为命的兄长晋王李治出宫开府,成亲,小公主之后便一人居住于太极宫立政殿内。李世民是个勤政的好皇帝,能陪女儿的时间极少。大概,是在这样孤独的环境里,小姑娘思念母亲和父亲,并以临摹父亲的书法作为寄托。到后来,居然绝大部分人都分不出,哪些是李世民写的,哪些是晋阳小公主写的了。
晋阳小公主还学会了察言观色。她会在在李世民发怒的时候,缓和气氛,舒缓李世民的情绪,同时为大臣们辩解。虽然,史书称赞她是聪慧温婉,但对于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女孩,早熟成这样,真的太过于沉重了。
晋阳小公主不到十岁,开始断断续续的生病。在十一岁不到十二岁时,这位小精灵,终于摆脱了病魔的折磨,离开了。
作者设定的晋阳小公主,是先天不足,较为瘦弱的小女孩,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较为社恐怯弱。但熟悉了,她比任何人都更为热情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