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脚下啊——都注意了,这段昨天摔了两个,都是骨裂了,得休上几个月不能干重活,都悠着点,宁可多走几趟,咱们别背太沉了!”
“哎,知道啦!姑娘,我这多少斤啊?”
“您这筐六十斤重,大哥,给,这是您的筹码。”
“好来!”
抹着颊边的热汗,接过六根筹子插入胸前的内口袋,感受到细长筹子隔着里衣在胸前留下的触感,汉子咧嘴一笑,把空荡荡的筐子甩到背上,踩着水鞋,返身又排着队往水里走去,这条队伍大约七八十人,江滩边上也是热闹非凡,挑碎石的,称重的,过来运石头的,还有买家带了自己的车队现场挑货,讲价称重,上百个人簇拥在这里,虽然已经进了九月,今年天还冷得早,但此处却全是热气蒸腾的人味儿,要不是买活军三令五申,真有些年轻小伙子仗着年少火气旺,只穿着短打就下水啦。
“热水热姜汤来,热乎乎的茱萸汤,还洒了胡椒,发汗散寒,一大碗一文钱!”
岸上,架着灶火贩热汤的小贩,也在不断的吆喝着,“还给加红糖,甜滋滋的,喝了身上便有力气!大哥,身上可别亏待了自己!您有饭盒我也给您热热!”
这话是确实的,虽然买活军也给干活的人免费供应热水,但下苦力的人,真不能亏待了自己,再加上如今出河工,不比从前无偿,收入是很丰厚的——按筹码来算,一根筹码一文钱,一个汉子一上午能赚到三十文钱是轻轻松松的,若是大力的,下午再干两个时辰,一天五十文也有,一个月这就是一两银子多的收入,当然这对于商铺管事、师爷书生这些来说,或许算不了什么,但这些下苦力的汉子很多都是农户出身,从前哪里见过这么多钱?
这么算,一文钱的汤,便也喝得起了,至于热饭盒,这是针对那些来运货买石头的商人说的,也只有他们才会自带饭盒,来做事的河工当然都是跟着买活军吃,这一顿是免费的,白米饭可以放量吃饱,还有小咸菜——咸菜里甚至还有小虾米呢,虽然这也是在江边,但不是渔民的话,农户在小咸菜里能开荤腥的机会还是不多见的。
“一二,一二,跟我起!自古来江面风波大哟!”
“自古来江面风波大哟!”
“浪难平!”
“浪难平!”
很快,又是一筐筐的碎石被装填进筐,挑夫们手扶着扁担,很有经验地拿手掂量着,感觉到了自己的极限,便示意喊停,一猫腰钻进扁担下方,足下生根,借着那股子上顶的力,把挑担就抬起来了,箩筐在空中划出小小的弧线,它开始晃起来了,挑夫们一手搭在扁担上,缓和着箩筐晃动的幅度,借着这股力道往前迈步,又往后一仰,缓和箩筐往回的力道,他们很快迎合上了劳动号子的节奏,跟着喊了起来,“多少船哟!葬水中!”
今日来了,买活军哟!”
就这样,一行挑夫都跟着劳动号子的节奏,掌握着箩筐的晃动,脚步一致地往前走去,如此,箩筐在半空相撞的几率便也随着减少了。这是劳动号子最重要的作用,协调众人的劳动节奏,避免不经意的冲突。一个又一个挑夫加入了这行队伍,逐渐没入水中。
脚一踏入水里,那就又不一样了,他们立刻便感到了一阵模糊的凉意,倒不算是太刺骨,因为有了橡胶鞋的保护,这个鞋——虽然非常臭脚,但却也是很防水的,鞋底还镌刻了深深的波痕,可以咬在滑溜的石滩上,帮助主人稳住身躯。
否则,单次运送的碎石,重量肯定还要更小,而且一天能干活的次数会非常有限,理由是简单的:冷天入水,若还是赤着脚,本身对体力就是非常大的消耗,做多了第二天就要生病的,生病的人数多了,没人干活,还容易激起民变。而且光脚踩石头确实就是容易滑脱,只能是一再降低重量,否则要是摔倒了,白做工不说,人立刻就能摔出事来,好点的,几个月不能干活,要是不好的话,一辈子爬不起来都不少见。
但现在,买活军的河工就不一样了,和衙门那让人望而生畏,每年都要死不少人的河工相比,买活军的河工简直就是在享福,不但提供便宜的橡胶水鞋(这个东西,种田也是很有用的,在外头根本有价无市,在买活军这里,只要能干三十日的河工,就有资格用便宜的价格购买),还有热水,上好的白米饭管够吃,而且,除此之外居然还是每日给钱的!
这和衙门那种要自备干粮,热水也没有一口,条件简陋,完不成还要被鞭打的河工役,怎么能算是一种事情呢?毫无疑问,挑夫们也很快表现出了区别于老式河工役的热情——个个卖力,又听话又热心,老实知礼的地方,简直和敏朝衙门治下的那帮刁民,完全是两样面孔了!
一开始传出要找河工役的消息时,只是城关这里,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苦力有信心过来做一做,这会儿,四面八方村子里的百姓们都乘着农闲来赶河工了,很多乡镇就是这样第一次有了对买活军的认识,在此之前,他们村里一整年也很难得和外人打交道,对于县里的变化都很模糊,就更不要说买活军啦,就算是买活军无往而不利的私盐买卖,也不可能遍布每个乡村,走出买地这么远,除了沿线的州县村落之外,别处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