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不被承认的私生女,这个故事在教区内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那位骑士信奉的是圣公会——此事也激化了教区内圣公会和清教徒的矛盾,百姓们对于信奉圣公会的贵族并无丝毫好感,反而真切的悼念那个死去的姑娘,她虽然软弱,但却非常善良忠贞,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算是完全的两厢情愿。”
这么说来,教士们在谈论的其实是一起公然的强.奸案。虽然这明显触犯了法律,但很显然,法律从不为贵族而设,大家都喃喃地念起了经文,为冤屈离去的灵魂祈祷,消息灵通的嘉利玛兄弟继续说,“这个小伙子本来想把未婚妻带回壕镜,但现在,他改变主意,领养了那个无依无靠的,可怜的私生女,并且开始在教区内到处宣扬他在华夏壕镜的见闻,他说,华夏现在根本就没有国王,他们也不需要国王,在华夏,人们受到东方闲人的统治,过着安稳、和睦而公平的生活,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壕镜,在华夏,不但那个可恶的骑士会被处死,就连领主和领主夫人都会受到牵连,被送去矿山挖煤。”
“很显然,领主一家可不爱听到这话,他们派出家臣多次搜捕这个小伙子,都被他逃掉了,领民们自发地庇护他,向他通风报信,他的父母和未婚妻一家的父母,带着小女孩已经离开了村庄,我的教友告诉我,他们私下前往了海盗港,准备从海盗港搭船往华夏去——这个小伙子带了一笔钱回来,本来准备买些田地,为父母养老的。这笔钱足够支付去华夏的船费了。”
“这么说,恐怕他是真的去过华夏国,而不是在海盗船上混了几年,用谎言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了。”
几个教士也不免动容了,“尽管弗朗机人和尼德兰人已经拥有了成熟航线,但我们国内还是很缺少和东方古国打交道的经验——多可惜,他本来可以凭借自己的见识得到重用和投资,把宝贵的情报带回国内,令我国占得先机,但现在,一切全成了泡影,国王和他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这就是圣公会,和他们那松弛教规的恶果!”
“东方贤人,我似乎听说过这个名字,这是在华夏出现的新流派,让移鼠会和神圣罗马、教廷都勃然大怒,认为这是极致的亵渎——但是,我也只知道这些了,这个教派秉持的是什么交易,由谁在推行?如果我们能见到这个兄弟,或许他能告诉我们呢!”
清教和圣公会之间,最为激烈的冲突,就是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社会氛围的显著不同,也因此,贵族几乎不可能全面改信清教,如果这桩案件发生在笃信新教的社区,哪怕不进行法律审判,凶手也会感受到强烈的社会压力,以至于他甚至要去主动寻求承担法律后果,否则,一个教区内的居民都会对他展开劝导,当你生活中的所有人都认为你有罪,应当接受处罚时,这种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
当然了,这种严格的规范,也包含了一些不讨喜的方面,譬如有些激进的清教徒是主张全面禁酒的,因为这才符合经书原文的要求,但毫无疑问,这种要求不容易办到,再虔诚的信徒也有希望放松的时候。因此,以改革者的身份出现的清教,一开始内部就有激进派和调停派的分别,一般来说,调和派更广泛地受到欢迎,而激进派则比较容易在教会中诞生,在民间的土壤不算广阔,除非是借着天灾在底层教众中扩张。
和活不下去的人混在一起,想要改变教众的生活,似乎就只能改变这个国家了,他们的诉求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激进,甚至会希望发动宗教内战,对圣公会开战——当然了,这样的教士很快就会被处死或者放逐,而调和派对此也只能报以无可奈何的同情,这样的恶性冲突每发生一次,就会有更多清教徒想要迁移去新大陆,因此,英国在新大陆的殖民地人丁倒是满兴旺的,比其余国家都来得多。
也是因为清教的诞生,就代表了改革的诉求,哪怕这几个聚会的教士,都是调和派的中坚,但他们对东方贤人这个明显和所有教派不同的主张,也抱有浓烈的兴趣,甚至还怀有一定的好感: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这个水手提到的,华夏的司法公平,这一点和清教的主张也是吻合的。虽然他们追求的并非是司法公平,而是信仰公平,要破除大主教对信仰的垄断——新教认为人人都能和主沟通,这权利绝非只执掌在主教手上,作为上帝的羔羊,主教和信众彼此平等,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当下,这种主张实在是太新鲜且稀少了,也难怪他们会感到和东方贤人派有一些遥远的呼应。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得设法和这个可怜的小伙子见一面,多了解一些东方的事情,东印度公司财源滚滚,圣公会搭上他们之后毫无疑问会变得更加有钱,这就让我们处在更劣势的地位了。”
这是个信息传递极为不通畅的年代,虽然来自东方的香水早已在大陆风靡,但东方的其余消息仍然是稀缺的,人们只能通过信件,朋友的谈论来获取一些断断续续的碎片化信息,而且还难以确认真伪。至少对于西班牙、尼德兰之外的国家来说,一个‘马可波罗’般的人物,能带来的信息是宝贵的。
教士们很快达成一致,想方设法地四处探听消息,很快,他们便得到了回音:这个水手的确准备动身东去了,这一次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