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其他类型>买活> 660. 南洋的新移民们(中) 占城港.范老实……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60. 南洋的新移民们(中) 占城港.范老实……(1 / 3)

“怎么样,阿定,有没有老家的消息?”

“阿安!事情有点搞大了——这个等下再说,这几个都是我林场的新工人,刚下船,人都懵懵的,借你这里先吃一顿饭啦,再带他们去洗个澡!”

“哦哦,好说好说!”

客户人家都讲究多子多福,一对夫妻带上三四个孩子都是正常的,三户人家,算起来哩哩啦啦也有十一二个人了,虽然成年人就六个,但半大的萝卜头,跟着父母兄姐跌跌撞撞地走在田埂上,看起来也是热闹。两个都穿着背心、短裤,晒得黝黑,除了身高,和本地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的客户汉子,见了面先拥抱了一下,他们本能地还是用土话在交流,只是口音和敬州已经有了区别,带上了福建道特有的味道。

“你们都是客户人啊?”张安扭过脸,友好地打了个招呼,便立刻安排着这些胆怯而不安的新移民,“阿学!那,钥匙给你,你把他们带去棚子那里,赶快叫你男人多煮一盆米下去!”

赤着身子,毫不介意地裸露着上半身的土人女子,便立刻用不太娴熟的官话招呼起了移民们,“这里,这里走!”

对于范老实一行人来说,听土人说官话,痛苦是加倍的,而这个招呼他们的‘阿学’,虽然听得懂客户人家的方言,但却不会说,只会说很有限的官话,所以双方也就几乎无法交流了,只能靠着直觉沟通,他们顺着田埂,走在熟悉的水稻田边上,大家都很自觉地摘下了草鞋拿在手中——在水稻的田埂上走路,自然是不能穿鞋的,泥土湿滑,玷污了草鞋很难洗干净,上岸后略微冲一冲脚就好了。

便是年幼的孩子,都明白其中的讲究,也懂得赞叹地望着田里正在灌浆的稻子,眼下已经是十一月了,算是隆冬,在敬州老家,晚季稻早已收割完毕,可这里的稻子却还在成长期呢,从天气的灼热程度来看,也丝毫都不用担心歉收的事情。

“看看前面那片,都黄了——头垂得很低啊!”

“他们种的是买活军的稻种吧?”

范老实的妻子是第一个忍不住打破沉默,开始窃窃议论的,而其余两户人家也很快就按捺不住,暂且忘却了自己满腹的忧愁,诧异的加入到讨论中来,“这稻穗,也太多了!还鼓!”

“这一亩能打几斤?”

“不敢想,五百斤打不住吧?”

路过已成熟的稻田时,见前头的土人阿学不介意,胆大的便用手撸了一把金黄色的稻子,分给同行人,他们老道地掂了掂手里的份量,又用手上厚重的老茧,搓开了谷子的颖壳,把里头的稻仁搓出来,打量着它的颗粒,“很实在,铁沉,这一亩地真能有个五百斤的一道米吧!”

买活军的高产稻种,对于范老实一家人来说,从前只是一种传说,他们隐约也听过有这样一种神仙一样的稻种,但却很难获得,理由是什么,则相当的虚无缥缈,从来没有人想过去探寻,因为眼前的日子已经还算是过得去的,他们也很知足,很珍惜。可是,现在看到了这种高产稻种在田地里的表现,他们便再也不能逃避这种震撼了,彼此拿眼睛互相看着,都觉得是在做梦,有些不敢想,“这一家人,只种一亩地不是都够了?”

“他们水稻好像种得也的确不多!”

这是一片开辟在平原上的稻田,稻田外就是遍布了灌木的浓绿野地,唯一的道路便是田埂,稻田的面积是无法用眼睛来估算的,大概有个数十亩是至少的,再往前走,便是一片甘蔗林了,密密麻麻的甘蔗,已经长了大概一人多高,顶上的枝叶垂落下来,在其中穿行也能带来一点荫凉。

这时候土地已经变得硬实了,人们在水稻边上引水的沟渠里冲了冲脚,套上草鞋,和阿学一起,穿过甘蔗林,来到林间的一处小空地里——这是甘蔗林里辟出来的一块地方,种了一些树叶茂密的棕榈,在棕榈树之间搭起了竹棚,是吊脚楼,二层很高,能看见上头搭着的几件衣服,聪明的人可以推论出,这里应当是张安等人也会来居住的地方,因为本地的土人好像是不穿上衣的。

一层下方,也没有养猪,不像是华夏本土,吊脚楼的一层常设猪圈,这个吊脚楼一层什么也没养,甚至厕所都在别处,用来做了厨房和休息用的敞轩,可以看到不少吊床,几个土人正在灶台前方忙碌,阿学一上去就立刻用土话和他们沟通了起来。

土人听了她的话,便点了点头,从阿学手里接过了钥匙,扛起梯子,走到一个单独分离出来的小吊脚楼——大概是仓库跟前,爬上梯子,打开了上锁的门,钻进去,不久便扛了一个大木盆出来,木盆里是冒尖的,耀眼的白米——光是一看阳光在这米上反着的光,就知道绝对是上好的二道舂——甚至二道都是不止的,三道、四道都不无可能!

不得不说,尽管有了张阿定的保证和许诺,但此时,亲眼见到这样洁白的米粮,出现在连衣服都没有的土人手中,对这些新移民的震撼依然是极强的,便是再沉着,再心如死灰的移民,现在也不能不吃惊地大张起嘴巴来了——这么好的米,甚至……甚至连鸡笼岛都没有吃到啊!

他们在鸡笼岛常吃的还是糙米杂粮饭,米饭里经常混有土豆、玉米和红薯,米本身也只是舂了一道的粗米,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