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其他类型>买活> 第116章 宋家人读报(上)商人读的是商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宋家人读报(上)商人读的是商机……(2 / 3)

百两银子流水价孝敬了出去,最到底是将这自行车献给了他们家的老根底,百年来世代有人在京城为官,高祖更曾入阁,如今家住浮桥的李家,这才平息了事态——这还是来传了消息,连宫中都用了买活军敬献的自行车,为宋家免除了最的隐患,否则哪怕时至今日,只怕仍是睡安寝,深怕什么时候就被人私通反贼的罪名给抄了家。

饶是他家在海外也有船队,这几千两开销出去,最手里什么没落着,宋老太爷也觉得肉痛,此便许宋玉亭再去云县,唯独只有牛痘出来那段时间,雷轻写信回来,宋玉亭便又带着雷家子弟去了一次,学习种痘,且带回了一批痘苗。

由于这是买活军治下传出的东西,宋家也好大肆宣扬,但又无法阻拦人们种痘的热情,总之又免破财消灾,为雷家点关系,雷家的药铺子里这才多了种痘一项。虽然定价极廉,过五十文一剂,但半年下来,雷家还是乍成豪富,这里头宋家白搭了少金银财宝,却空坐着看雷家发达,便是宋老太爷也知道,人情无价,嘴里免也埋怨几句,“此一去,知又要花销多少。这些新生意赚来的也够花的。”

宋玉亭敢和父亲顶嘴,只一径微,见宋老太爷再说嘴,便知道他已是默许,这一遭云县是可的。

当下二人埋头看报,宋老太爷先拿了第一期来看,这报纸已被熨过,十分平展,头版也做好了标注,第一篇文章是谢六姐的亲笔,解释了报纸的概念——“为面向我买活军活死人的文章合集,凡是活死人必须认真,如此,便可更清楚地明白家主谢六姐的意思,也可明了谢六姐的家规,使活死人免受恶人欺凌。那些吏目倘若有狐假虎威、招摇撞骗,与谢六姐的规条有抵触的地方,看了报纸便可明了,设法往上汇报。而此报纸中也会对六姐的种种家规做出解释,让民众更容易趋利避害”云云。

这看,这非和邸报一,是汇合了官员奏章及朱批的合集,实用似乎要更强。这也让宋老太爷兴趣更浓——生意做得大的人家,都要想方设法地找邸报来看,其实就是为了第一时间了解政策的变动,且分析其中的风险和机会。朝廷节选奏折,其实也是为了解释自身的施政理念,但他们刊发邸报的对象是外地衙门,这些读者默认了便能明白奏折中的潜台词,且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也就意味着邸报对大部分商人来说都晦涩深奥,没有什么的趣味。

而买活周报,便要平易近人得多了,反他们也是活字印刷,字体可很小,又无须顾虑抄写书吏,此周报完全摒弃了文言,一律使用白、拼音标注,哪怕就是老农,只要会拼音也能无障碍地朗读。而且所写的几乎无一是民生相关,在宋家这的商户来看,每一页似乎都写满了商机——教导防疫,那就说明云县方面需要药材,提倡农事,那就更得了了,其中写的关窍哪个能指点自家的农庄?

“他们很需要牛啊!”

宋老太爷连看了三期报纸,然把三期都折在了连载、,及趣味算学题的第八版上,准备稍再仔细看。抬头对宋玉亭说道,“接连三,都由买活军官府的口吻,发了通告来求牛。”

宋玉亭忙道,“是了,儿子和您想到了一块,咱们在晋江的那个庄子,这几年水文好,屡遭洪灾,收成一向怎么,刚好背又靠着山,儿子想若然便改为养牛了,今日唤了管家来,也是知晓,若是今年都放开了配,那一年至少也有二百多头小牛犊子,从我们这里直接上海船运到云县,路上花费的时间倒也多。”

海运便是这一点好,若是熟的路,又是地头蛇,必担心海盗,那么运输本身的费用实在是高的。老太爷道,“这倒也还算有些聪明在里头,我再说一句——便妨先买些牛来,就这一船试着运一运,若是可,解了燃眉之急说,也能加一加的政审分,说定还能早日再买一辆自行车孝敬给老子骑骑呢。”

买活军对牛的需求,只需要熟悉他们治下的民生,便可分析出来,一定是稳定、长期、大量的,哪怕从生产到贩卖要消耗一两年的光景,在宋氏父子来看,这生意也很可做得,况且养牛是怎么也太亏的,便是买活军用着了,杀了制牛肉干贩卖也会折本,赚多赚少的题而已。宋玉亭脸皮厚,只当听见父亲刺他,着应了下来。

又要发一船去云县,二人免细读报纸,钻研着云县的需求,盘算着该带什么货物前去贩售,此时便越发感到报纸的好了,纵然传递上也有个时效的差别,但有些长期的大宗商品需求,却可能有太大的波动,由需要的人来刊发,比靠自家的掌柜听要更全面得多。很快几份报纸上已用朱笔圈了几个圈,都是父子俩觉得可在市面上搜罗的商品,此时卡着宋家脖子的是钱财,也是对销路的担心,而是运力的有限。能卖的东西太多了,但船舱却只有这些,便连一个麻袋都要仔细衡量才好。

宋玉亭在云县处也学会了制表,当下拿了竹纸来格子,往上列品名时,外头忽然有人来禀报道,“老太爷、老爷,李家来人了,是二少爷亲自来,还带了两个管家,将自行车送了回来。”

宋家父子均是大奇,过为李家只来了二少爷,按礼该由宋玉亭出面招待,宋玉亭忙回房换了见客的衣裳,将李二少爷让到内书房,二人谈了半晌,这才回来寻父亲回,道,“李家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